【每日讀詩詞】唐詩鑑賞辭典
 
熱賣排行榜
紙本書
電子書
莫斯科紳士
精準寫作:寫作力...
哈佛商學院的美學...
貓咪也瘋狂(全彩...
82年生的金智英
痠痛拉筋解剖書【...
刀(奈斯博作品集...
理想的簡單飲食
看懂好電影的快樂...
當時間開始:地球...
 
【醫問套書】(二冊):《醫問:中醫治病的12條思路》、《跟著太爺學中醫:一個傳統中醫的成長歷程》
【醫問套書】(二冊):《醫問:中醫治病的12條思路》、《跟著太爺學中醫:一個傳統中醫的成長歷程》

分類: 醫療保健
書號: BE0003S
作者: 余浩, 鄭黎
出版社: 橡實
書系: 醫問
出版日期: 2021-01-27
語言:繁體中文       ISBN: 2718663900312
規格: 17 cm * 23 cm / 平裝 / 雙色
頁數: 680 頁   
定價: 770
關鍵字: 中醫 中醫文化 中醫學習 病機 陰陽五行 臟腑陰陽氣血
哪裡買:
博客來
誠品
金石堂
內容簡介
  《醫問:中醫治病的12條思路》
 
  一張圖,學會內視自己的身體!
 
  學中醫不難,關鍵在於平衡!
  作者余浩以一個醫病指南針,
  釐清人體陰陽五行運作的蹺蹺板關係,
  讓你掌握五臟六腑變化的關鍵點,找出疾病的源頭。
 
  一個醫病指南針,能讓疾病無所遁逃!
  中醫通過醫病指南針,也就是人體臟腑陰陽氣血循環圖,
  能直觀人體五臟的關係、五行的互動以及陰陽的轉換。
 
  當指南針上的兩輪轉動是順暢平衡的,人的臟腑、氣血自然都健康;
  當兩輪運轉一旦卡住了,人就會生病。
 
  所謂擒賊先擒王,中醫找到了輪子卡住的地方,就找到了生病的真正原因,
  因此,想治療疾病就要修復被卡住的輪子,讓它恢復正常轉動就行了。
 
本書簡介
 
  作者余浩自幼受曾祖父啟蒙,有著傳統中醫成長歷程,他經由對傳統醫典及歷代醫家的學習、歸納和自己的臨床實踐,以一個醫病指南針(即「人體臟腑陰陽氣血循環圖」),釐清人體臟腑陰陽升降氣機對流的蹺蹺板關係,找出疾病的源頭。
 
  同時,透過此圖層層剖析中醫醫理、藥方、治法、中藥等理論,將人體生理病理化繁為簡,讓中醫入門者提綱挈領,不走彎路;對浩如煙海的中醫典籍望洋興嘆,進而喪失學習信心者,建立從「一」的層面來辨證論治,從根本上把握住中醫的脈搏。全書共有12條治病思路,涵蓋中醫最基本的觀念,以及對中藥、组方、病機、治法的分析與辨證論治,讓你知其然,同時知其所以然。此外,提供18種常見疾病和醫案51例,讓你對中醫治病思路更具穿透力。
 
  掌握中醫治病思路,學會內視自己的身體
  思路1陰陽是中醫的大根本
  思路2五行是中醫的大框架
  思路3每個中醫心裡都有一個醫病指南針
  思路4每一味藥都來自大自然,用對了最重要!
  思路5看病開方就像用兵布陣──從22帖常見藥方看治病思路
  思路6中醫斷病也有一套精密儀器──切、望、聞、問四診的精妙診斷
  思路7如何看病機,斷病源──教你看懂25條病機的道理
  思路8掌握治病八法,才能守固出奇──汗、吐、下、消、和、清、溫、補
  思路9看不見本質,就掌握不了醫理──醫病指南針一分析,便能一目了然
  思路10臨床18例──18種常見疾病的治病道理
  思路11醫案51例──51個疑難病例如何藥到病除
  思路12學習中醫的精神──實踐與堅持
 
醫界聯合推薦(依照姓氏筆畫順序排列)
 
  沈邑穎(佛教慈濟綜合醫院關山分院中醫科主任)
  沈建忠(長庚大學中醫學系系主任/長庚紀念醫院中醫部內科主治醫師)
  孫茂峰(中華民國中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理事長)
  張永賢(中國醫藥大學教授)
  陳福展(高雄市中醫師公會理事長)
  蔡金川(義守大學學士後中醫學系系主任/義大醫院中醫部部長)  
 
  《跟著太爺學中醫:一個傳統中醫的成長歷程》
 
  中醫人人可學,也人人該學
  太爺運用巧思,深入淺出地將醫學知識融入在生活中……
 
  為了讓七歲又貪玩的我體會切脈,太爺想了許多方法——
  他帶我放風箏,要我用三根指頭緊貼在風箏線上,
  從風箏線上紙片的振動,猜出線上串了幾張紙;
  為了訓練我雙手的靈活性及敏感度,太爺與我比賽抓泥鰍,
  不僅得抓得快又多,還得不傷著泥鰍才行!
  
  感動幾十萬讀者的網路熱文!
  連續十六周榮登中文網路商城「當當網」的暢銷榜!
  
  ◎從釣魚中明白中風的預防
  太爺指著水中的浮標對我講:「浮標向上浮,我們假設為陽;沈子向下沈,我們假設為陰。它們兩個一個向上,一個向下。當力量相當時,浮標就會直立在水面上。如果沈子太重,浮標就會被拉到水裡;如果沈子太輕了,浮標就會平躺在水面上。」
 
  「在我們人體也是一樣的,上為陽,下為陰,陰陽之間有一種無形的力量牽引著,形成一種平衡,醫學上稱為陰能涵陽。如果下面陰氣不足,陽氣……。」
 
  「陽氣就會上竄?升得太過?」我接過話頭來說。
 
  「是啊,人體陽氣上升太過,腦袋中的血管就會脹破,這就是中風了。就好像吹氣球,使勁地吹,就會爆炸的。」
 
  「你說人在中風之前應該怎麼辦?」太爺試探著問我。
  於是我小聲地說:「那就加個沈子試試!」
 
  「這就對了,中風發作前,除了考慮給病人加『沈子』,難道就不能向下扯陽氣啊?就像這魚扯鉤一樣?」太爺反問道。
 
  太爺看著我不出聲,接著說:「加『沈子』就是補養陰分,陰分足了,陽氣自然受到牽拉,不會上升太過,這是治本,得一段時間才能見效。最快的辦法是引氣下行。拉動上面的陽氣向下運行,就好像魚咬鉤向下拉浮標一樣啊!」
 
  這是一本令人驚喜又感動的習醫故事。
 
  本書作者不到四歲,便開始在太爺(曾祖父)的悉心教導與刻意栽培下,學習了陰陽、五行、脈診、望診和臨床知識……。中醫形而上的思想、內蘊的精神以及治病的思路,都透過太爺所深諳的大自然陰陽之道,在尋常生活裡應機教導,給予作者源源不絕的引導和啟發,讓作者最終成功地走上了中醫之路。
 
  太爺是個地方有名的中醫,村裡的鄰居親戚都是他的病人,山裡的藥材、屋邊的植物就是他的藥鋪子,他透過上山採藥、抓泥鰍、釣魚、放風箏、吹笛子、做對聯等等……這樣稀鬆平常的兒時遊戲,讓中醫看不到、說不清、摸不著的深邃道理變得易懂、易學;更讓生活中平凡不過的植物或草藥,展現出神奇又神速的治病功效。
 
  作者不僅帶領我們看見他兒時跟著太爺進入一堂堂趣味橫生的中醫課程,更一路前進到長大後讀醫、行醫的過程,分享他所經歷到的艱辛、困頓、徬徨、堅持的心路歷程,以及與民間、醫界、藥農,甚至世外高人真切至性的交流。對於中醫門外漢而言,閱讀此書能從中窺見中醫博大精深又「簡、便、廉、驗」的奧妙精髓,並由衷發出這樣的讚嘆:中醫原來是這樣啊!而對於中醫學習者或是中醫師來說,不僅能在其中得到學院之外的啟發,更能各取所需,從中有所領悟。

作者簡介

 作者簡介

 
余浩
 
  畢業于湖北中醫學院,執業中醫師。自幼受曾祖父啟蒙,個人習醫經歷極富傳奇色彩。
 
  ‧ 3歲涉中醫,跟著曾祖父出診,見識到「一根縫衣針也能救人」,便鬧著要學救人的本事。
 
  ‧ 7歲學陰陽,便能舉一反三,辨別事物的陰陽屬性、陰陽轉化,明白陽病用陰藥、陰病用陽藥的道理,並透過釣魚,領略陰陽之間相互吸引的力量。
 
  ‧ 8歲學診脈,藉由抓泥鰍練習手指的靈活性和敏感度;經由放風箏,細心分辨從指尖傳來紙片在風箏線上振動的感覺,最後不僅能在水中,也能在空氣中察覺指尖上血管的搏動,體會脈象錯綜複雜的變化。
 
  ‧ 9歲學望診,邊看邊背《望診技巧》,透過望診,結合分辨疾病的本質,以及熟悉藥物的特性,化解了二嬸的眼疾、曾祖父的積痰。
 
  ‧ 12歲學五行,第一次聽曾祖父用五行分析藥性和疾病的治療,搞懂五行的劃分方式,了解人體五臟的相生相克,也了解顏色分五行、味道也分五行,知道什麼顏色的藥物能夠治療什麼疾病。
 
  ‧ 20歲就讀於中醫學院,29歲開始中醫執業生涯。而立之年,創立「任之堂」大藥房,運用純中醫療法治療許多疑難雜症。
 
  他認為:「學習中醫,就是要培養一種返璞歸真、化繁為簡的思路,即培養一種從大處著眼,不被一些局部的、細小的證候所束縛,從陰陽入手,從五行入手的思路。培養了這種思惟模式,養成了這樣的思惟習慣,就會使我們的視野大為開闊。」
 
  著有《一個傳統中醫的成長歷程》,書中描述他從小跟在曾祖父身邊學醫、學辨識草藥等等的經過,此書連續十六周榮登中文網路商城「當當網」的暢銷榜。
 
鄭黎
 
  畢業于南昌大學醫學院。碩士學歷。現就職於湖北醫藥學院附屬人民醫院,擅長治療內分泌系統疾病。
目錄

 《醫問:中醫治病的12條思路》

 
圖序  醫病的道理藏在陰陽裡  
推薦序  陰陽辨證,道破千古不傳之祕∕陳永昌
台灣版序 廣結天下中醫愛好人
前言  從生活中感受中醫
 
第1課  陰陽是中醫的大根本
古人從天地入手,從陰陽特性、陰陽轉換入手,對陰陽進行具體描述,讓我們從天地之陰陽,看到人身之陰陽。從自然界的陰陽特性「動與靜」、「升與降」、「生與長」、「殺與藏」、「化氣與成形」推演出人體內陰陽的「寒」與「熱」、「生清」與「生濁」及陰陽顛倒後疾病的形成……。
 
醫病不懂陰陽,如同盲人摸象
從大自然運轉到人體運作,都在陰陽中
《內經》陰陽辨證,皆是醫病口訣
 
第2課  五行是中醫的大框架
如果說陰陽是基石,那麼五行則是基石上的五根柱子,它們豎立起來,支持著中醫龐大的理論體系,我們透過這五根柱子向上看,就會看到中醫這棵大樹是如何的枝繁葉茂。
 
五行是中醫分析身體的架構
醫生怎麼想?運用五行掌握治病先機
 
第3課  每個中醫心裡都有一張醫病指南針 
「人體臟腑陰陽氣血循環圖」反映的是人體臟腑、陰陽、氣血之間的關係。在隨後的課程裡,我們將圍繞這個圖來談中藥、談藥方、談病機、談治法、談醫理、談臨床,這張圖將是我們學習中醫之旅的指南針!
 
人體的氣血運行就是陰陽的運動過程
人體內陰陽對流的實況
醫病指南針──人體臟腑陰陽氣血循環圖
 
第4課  每一味藥都來自大自然,用對了最重要!
當我們真正深入瞭解中藥,真正走進「藥」的天地,就會發現,我們身邊許多東西,信手拈來都是藥材。只要我們用對了,就能化腐朽為神奇。
 
什麼是好藥
要先瞭解藥性,才能用對藥
肝臟疾病用藥的特性
心臟疾病用藥的特性
胃疾病用藥的特性
膽疾病用藥的特性
小腸疾病用藥的特性
腎臟疾病用藥的特性
脾疾病用藥的特性
肺臟疾病用藥的特性
三焦疾病用藥的特性
膀胱疾病用藥的特性
吃進去的藥如何送達該去的臟腑?
中藥古籍裡的用藥精髓
 
第5課  看病開方就像用兵布陣──從22帖常見藥方看治病思路
中醫給人看病開方,就像炒一個菜。在學校學習中藥,學習了每味藥物的功效,就好比告訴你鹽是鹹的,糖是甜的,辣椒是辣的,花椒是麻的。前面一課講中藥,就好比告訴你,炒麻辣豆腐需要放鹽、辣椒、花椒等;但這些之間是什麼比例,如何配合運用,炒出來才好吃,就是中醫的「方」了。
 
藥方1:二至丸
藥方2:二妙散
藥方3:澤瀉湯
藥方4:六味地黃湯
藥方5:烏梅丸
藥方6:逍遙丸
藥方7:小柴胡湯
藥方8:瓜蔞薤白白酒湯
藥方9:炙甘草湯
藥方10:丹參檳榔飲
藥方11:小半夏湯
藥方12:半夏瀉心湯
藥方13:大承氣湯
藥方14:溫膽湯
藥方15:四逆散
藥方16:附子理中丸
藥方17:麥門冬湯
藥方18:麻黃湯
藥方19:桂枝湯
藥方20:葛根湯
藥方21:桔梗枳殼湯
藥方22:枳朮湯
 
第6課  中醫斷病也有一套精密儀器──切、望、聞、問四診的精妙診斷
切診雖然不能代替其他三診,但切診的重要性不容忽視。陰陽、表裡、寒熱、虛實之八綱辨證,不明切脈是無法體會其間的妙處的………用一句話來概括脈診的重要性:脈診,就是中醫師手中的「人體透視儀」!
 
切脈當明部位所主
切脈當明切之何物
切脈需練習基本功
脈象之首脈——鬱脈
切脈如捉賊
常見脈象描述
八綱脈的理解
切脈如撫琴
正常脈象的理解
一些特定的脈象(源自《脈經》)
脈象的描述
望形體∕望姿態∕望面∕望嘴唇∕望指甲∕望手紋∕望舌∕望頭髮
聞聲音∕聞氣味
問診
 
第7課  如何看病機,斷病源──教你看懂25條病機的道理 
許多醫生一輩子按教科書來開方,效果平平常常,認為中醫就這麼回事,給病人解釋時,就一句話:中藥起效慢,慢慢來。事實上中藥起效並不慢,慢是因為沒有深刻認識到病機。
 
病機1:諸風掉眩,皆屬於肝
病機2:諸寒收引,皆屬於腎
病機3:諸氣膹鬱,皆屬於肺
病機4:諸濕腫滿,皆屬於脾
病機5:諸痛癢瘡,皆屬於心(火)
病機6:諸痿喘嘔,皆屬於上
病機7:諸厥固泄,皆屬於下
病機8:諸暴強直,皆屬於風
病機9:諸病水液,澄澈清冷,皆屬於寒
病機10:諸痙項強,皆屬於濕
病機11:諸熱瞀瘈,皆屬於火(心)
病機12:諸禁鼓栗,如喪神守,皆屬於火
病機13:諸病胕腫,疼酸驚駭,皆屬於火
病機14:諸逆沖上,皆屬於火
病機15:諸躁狂越,皆屬於火
病機16:諸脹腹大,皆屬於熱
病機17:諸病有聲,鼓之如鼓,皆屬於熱
病機18:諸轉反戾,水液渾濁,皆屬於熱
病機19:諸嘔吐酸,暴注下迫,皆屬於熱
病機20:諸竅乾澀,乾咳少痰,皮毛不潤,皆屬於燥
病機21:諸病濕熱,皆陽失於升
病機22:諸腑氣逆,皆氣失於降
病機23:諸症對立,陰陽錯雜,皆失於和
病機24:諸痰怪病,皆屬於脾腎
病機25:諸脈不通,痛如針刺,皆屬於瘀
 
第8課  掌握治病八法,才能守固出奇──汗、吐、下、消、和、清、溫、補 
這一課就好比是熟悉旅行的交通工具,旅行中如果遇到江河,我們得乘船;遇到小道,我們要騎單車;遇到高速公路,那我們得開車……。
 
治法的運用在於守正出奇
治病八法
 
第9課  看不見本質,就掌握不了醫理──醫病指南針一分析,便能一目了然
《醫問》,是想在醫學林海之中描繪出一條學習中醫的道路,便於同行及中醫愛好者行走,我也就算是個修路的人;同時也是想闡述中醫之道,借「道」釋「醫」。
 
用藥劑量大小的問題
人體臟腑陰陽氣血循環圖的意義
內傷病的治療
外感病的傳變
有無相生,難易相成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第10課 臨床18例──18種常見疾病的治病道理
藥物是雙刃劍,治病就是糾偏,就是折其病勢,短期可以,長期必傷臟腑,或傷陰,或傷陽……能明白此理,則就不會做一個魯莽的醫生,就會感受到「醫術」是一種「藝術」!
 
臨床治療1:風流眼
臨床治療2:藥物是雙刃劍
臨床治療3:五液失調
臨床治療4:胃病
臨床治療5:牙痛
臨床治療6:口臭
臨床治療7:咽炎及食道炎
臨床治療8:膽囊炎
臨床治療9:小腸相關疾病
臨床治療10:疳積
臨床治療11:肩背部疼痛
臨床治療12:便秘
臨床治療13:痔瘡
臨床治療14:肝臟疏泄失常與腎結石的形成
臨床治療15:性功能減退
臨床治療16:小兒腹瀉
臨床治療17:哮喘
臨床治療18:皮膚病的治療
 
第11課 醫案51例──51個疑難病例如何藥到病除
看醫案就好似看一場電影,一場戰爭片,電影中敵我雙方所處地勢如何?雙方兵力如何?我方是如何排兵布陣的?運用了哪些戰術?最終如何形成敵退我勝的結局? 
 
醫案1:重感冒
醫案2:迎風流淚
醫案3:球結膜下出血
醫案4:腸痙攣
醫案5:痱子
醫案6:鼻癢
醫案7:清晨腰痛
醫案8:嬰幼兒腹瀉
醫案9:腰肌勞損
醫案10:乳腺增生症
醫案11:閉經
醫案12:痛經
醫案13:崩漏
醫案14:卵巢囊腫
醫案15:產後缺乳
醫案16:漏脂性脫髮
醫案17:白癜風
醫案18:脂肪瘤
醫案19:瘙癢
醫案20:黃褐斑(氣血虧虛)
醫案21:黃褐斑(腎斑)
醫案22:日曬瘡
醫案23:丹毒
醫案24:慢性濕疹
醫案25:頸椎病
醫案26:肩背痛
醫案27:肩周炎
醫案28:口腔潰瘍
醫案29:疤痕
醫案30:慢性鼻炎
醫案31:慢性膀胱炎
醫案32:面癱
醫案33:左胸發熱
醫案34:糖尿病
醫案35:頭大面赤
醫案36:發熱
醫案37:足跟痛
醫案38:乏力
醫案39:紅螞蟻咬傷
醫案40:性功能減退
醫案41:頑固性呃逆
醫案42:小兒營養不良
醫案43:失音
醫案44:頸汗證
醫案45:水腫
醫案46:肺實脾虛氣陷證
醫案47:心悸
醫案48:放療性肺炎
醫案49:頑固性失眠
醫案50:右胸疼痛
醫案51:撞傷岔氣
 
第12課 學習中醫的精神──實踐與堅持
不要擔心一次付出的力量不夠,也不要擔心路還很遠,只要方向堅定,目標不變,再大的難題也是可以解決的。  
 
結語:課後的提醒
 
《跟著太爺學中醫:一個傳統中醫的成長歷程》
 
前言
 
第一部  太爺的中醫課
1.太爺帶我去採藥
2.太爺教我辨陰陽
3.太爺教我學診脈
4.太爺教我學望診
5.太爺教我學五行
6.太爺帶我上臨床
7.太爺的逝世
 
第二部  走入中醫學院
8.從陰陽入手,就可以化難為易?
9.面對西醫,中醫的科學性何在?
10.中醫的未來在農村?
11.中藥能提取藥材的能量場嗎?
12.如何在見習中學到真正的本事?
13.懂醫不懂藥,如何辨證用藥?
 
第三部  行醫之路
14.哪來的新鮮藥材?
15.中醫之路在何方?
16.邁向執業中藥師
17.從藥房主管到執業醫師
18.開創自己的「同仁堂」
19.借「西」揚「東」,學中醫應有的高度
20.救與不救,面對疾病的抉擇
 
第四部  邁向中醫的顛峰
21.醫道無涯,民間處處有奇人
22.以「道」入醫
23.自然的規律,就是道
24.面對癌症的挑戰
25.還原中醫的原貌
26.尋根求源,迎難而上

 《醫問:中醫治病的12條思路》

 
推薦序
 
陰陽辨證,道破千古不傳之祕
陳永昌
 
  《醫問》一書,別於其他醫家者有四:
 
  一者,以道治醫,從「一」的層面來辨證論治。這個「一」,就是道,就是超越時空的大自然的運行法則,是一切事物的本質。中醫也不例外,仲景以來,對這個「一」解釋得清楚的,幾千年來只有寥寥數人而已。鄭欽安在《醫理真傳》中寫道:「余沈潛于斯二十餘載,始知人身陰陽合一之道,仲景立方垂法之美。所覽醫書七十餘種,每多各逞己見,亦未嘗不講仲景之法,然或言病而不道其病之所以然,或言方而不探其用方之所以妙,參差間出,使人入於其中而茫然。」這正是歷代醫家著述的白璧之瑕,也正是後世學醫之人對浩如煙海的中醫典籍望洋興嘆,進而喪失學習信心的主要原因。而本書對這個「一」闡釋得非常清楚,入木三分。古人云「識得一,萬事畢」,只有把握住了這個「一」,才能從根本上把握住了中醫的脈搏。
 
  二者,法於陰陽,合於術數。這八個字,原是醫者圭臬,只可惜,很多醫家往往顧左右而言他,甚或乾脆視而不見,以致精妙難思的傳統醫學的光芒漸漸埋沒,豈不令人痛惜。任堂主「上觀天,下觀地,中觀人」,「法於陰陽,合於術數」,從大處著眼,從小處探究,層層剖析,娓娓道來,返璞歸真,化繁為簡,讀來令人耳目一新,原來中醫也不難的感慨油然而生。讀了此書,必將使思維方式發生深刻的變化,在內心深處發起一場巨大的革命。從這個意義上來說,任堂主的文章不是寫出來的,而是用心觀出來的,是從真誠心中流露出來的。
 
  三者,中醫框架的分析與辨證論治的有機結合,可以說道破了千古不傳之祕。中醫的框架是什麼?陰陽五行而已。不論哪本醫書,必對陰陽五行進行一番詳細的講解,然後再從臟腑功能說開去,幾乎成為一個固定的套路。而僅僅只把陰陽五行理論體系用於解釋臟腑氣血的生理功能,至於如何將之運用到辨證論治中去,卻無人提及,甚或提及,也是浮光掠影,蜻蜓點水,說不清,道不明,使後世學者雖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幾成醫道不能提升的瓶頸。本書對還原傳統醫學的原貌,具有正本清源、撥雲見日之功也。
 
  四者,對《內經》病機十九條的補充完善和醫病指南針的發明,具有重大的意義。傳統醫學經幾千年的發展,積累了十分豐富和寶貴的經驗,有些經典話語更是膾炙人口,傳承不衰。比如「通則不痛,痛則不通」、「久病必瘀」等,都是歷代醫家從臨床中得來的真知灼見,也反映出經典內容相對後世有所不足,特別是到了現代,世人共爭不急之務,迷於嗔恚,貪於財色;飲苦食毒,無有懈時,內憂外患,百病叢生,許多疾病更是聞所未聞,簡直無從下手。本書在病機十九條的基礎上,通過對歷代醫家的學習、提煉和自己切身實踐,又補充了病機六條,大大拓寬了中醫辨證的綱領,使許多難病、怪病的治療有了新的思路和方向,有了新的突破口。
 
  醫病指南針將理、方、法、藥一一括囊無餘,把紛繁龐雜的醫學理論進行高度的濃縮,由博返約。大有放之則彌六合,卷之退藏於密之功。一圖在手,醫學無憂,若非已將醫道一以貫之,曷克臻此?
 
  本書更有諸多精妙之處,不能一一細說。至若《內經》、《難經》、《傷寒雜病論》,言辭古樸,義理深奧,雖智者亦一時莫能解。後世醫家著述,各呈己見,或有所偏頗,不能得睹醫學全貌。唯本書從上智至下愚,莫不適合,三根普被,利鈍全收也。本書能令初學者,登堂入室,提綱挈領,不走彎路;能令徬徨迷茫者,破迷開悟,指明方向;能令醫道精湛者,百尺竿頭,更進一步;對於自學中醫者和中醫愛好者來說,更是案頭必備,不可或缺的好書。
 
《跟著太爺學中醫:一個傳統中醫的成長歷程》
 
前言
 
  二○○九年秋天,一個病號開著小轎車過來就診,進門後看了看我,笑著說:「這麼年輕的中醫,水準能咋樣?你看看我有啥病?」很多病人都認為中醫應該是年邁的老者,因為我年輕,測試我診療水準的事情時有發生……
  
  我看了看病人,頭髮稀稀拉拉的,頭皮油光可見,眼圈發暗……。我沒有切脈,只是看了他幾秒鐘,然後告訴他:「你平時經常頭昏、心情煩躁、腰部痠痛……。」
  
  病人吃驚地看著我,問我是如何知道的。我笑了笑:「你的臉上、頭上不是寫著嗎?」接下來是診脈、開藥……。
  
  每天我都在為病人切脈、望診、解釋病情、辨證用藥,這些知識是太爺從小教給我的,從我幼年開始,他用他的方式,為我走上中醫之路奠定了良好的基礎。為了將我培養成一名合格的中醫,他老人家付出了晚年全部的心血,在臨終前仍不忘告誡我行醫的準則……。
  
  在中醫的路上能夠走到今天,我要感謝的是太爺他老人家,還有系統傳授我中醫知識的大學老師、教給我草藥知識的藥農朋友以及開啟我中醫感悟之門的世外高人,更應該感謝我的親人朋友及那些信任我的病人,正因為有了他們的幫助和支援,我才能成為一名合格的中醫師……。
  
  今天我抽出時間完成這篇傳記式的中醫入門講述,既是我多年的心願,也是對朋友們的感謝。同時也是對太爺他老人家的告慰,願老人家九泉安息,含笑著,看我走過每一步行醫之路!
  
  需要說明的是,本文中所有的人物均在生活中有原型。他們或是我的師長,亦或是我的朋友,甚至有神龍不見首尾的異士,當然更多的是支持我的患者。書中大量醫案,均採用臨床中的真實案例,對藥物的論述,絕無半點妄言,處方用藥及治療結果力求真實,對中醫理論的闡述儘量通俗易懂,希望對於中醫愛好者、在校醫學生以及醫學工作者有些幫助……。
  
  從書中可以看到我所懷念、所感激、所尊重以及所要記住的所有人的影子,但是本文仍是一部傳記體的中醫入門講述。這本書是以現實中我的成長經歷為範本,記錄一個傳統中醫師的成長過程,希望我的成長過程能夠給所有喜愛中醫的人以鼓勵和借鑒。
 
  但明吾心,吾心足已!
 
任之堂主人
古典經絡針灸
大家:周左宇
國民中醫藥保
健全書:10
大國醫(上下
冊不分售)
醫問:中醫治
病的12條思
跟著太爺學中
醫:一個傳統
圖解東洋醫學
:60帖中醫
百病預防除濕
中醫人生:4
0場思考中醫
本草春秋:以
草藥為引,為
說醫不二:懶
兔子漫話中醫
古典經絡針灸
大家(平裝版
人體的彩虹:
揭開中醫經絡
小兒小病有小
招:136個
青少年身心療
癒處方箋:第
人體經絡自癒
手冊:徒手疏
情緒食療:找
到你的情緒體
經典中醫精要
:傳承自黃帝
兒童健康中醫
講堂:結合三
每天都用得上
的生活中醫:
精神健康中醫
講堂:心身醫
【李辛中醫全
精要套書】(
【路新宇人體
經絡自癒手冊
中醫人生【全
新擴大增訂版
一手即點超簡
單,全身穴位
一看就懂超實
用,圖解中醫
【超簡單圖解
中醫診療自癒
認真的糟糕療
法:中國篇
人體的彩虹(
三版):揭開
人體內證觀察
筆記(上冊)
人體內證觀察
筆記(下冊)
【人體內證觀
察筆記新版套
12經絡人格
解密:身心共
回到本源:經
典中醫啟蒙對
每天都用得上
的生活中醫(
Copyright © 大雁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 版權所有,禁止轉載 ■
服務電話: (02)8913-1005 時間:週一 ~ 週五 9:00-17:00 服務信箱:andbooks@andbooks.com.tw Design By Devise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