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讀詩詞】唐詩鑑賞辭典
 
熱賣排行榜
紙本書
電子書
莫斯科紳士
精準寫作:寫作力...
哈佛商學院的美學...
貓咪也瘋狂(全彩...
82年生的金智英
痠痛拉筋解剖書【...
刀(奈斯博作品集...
理想的簡單飲食
看懂好電影的快樂...
當時間開始:地球...
 
當代建築的靈光:從拒絕到驚嘆,當代建築的空間現象學、進化論與欣賞指南
當代建築的靈光:從拒絕到驚嘆,當代建築的空間現象學、進化論與欣賞指南(絶版)
Architecure contemporaine

分類: 藝術設計 > 建築攝影
書號: FA0013
作者: 吉耶‧德布赫
原文作者: Gilles de Bure
譯者: 吳莉君
出版社: 原點
書系: Plus-art
出版日期: 2012-03-06
語言:繁體中文       ISBN: 9789866408519
規格: 17 cm * 22 cm / 平裝 / 彩色
頁數: 256 頁   
定價: 480
哪裡買:
博客來
誠品
金石堂
獎項:
誠品選書 博客來推薦
內容簡介

◎超乎歷史角度,從現象學、風格、理想到建築師,認識當代建築的驚嘆號!
◎從極簡、高科技到綠建築,提示當代風格的9大元素。
◎柯比意vs神聖,萊特vs吊詭,發現當代建築的11種性格
◎競圖、工法、材料,一次解說,終於明白當代建築怎麼一回事
◎博物館、基金會、體育館、時尚旗艦店到精品旅店,綜覽新建築類型
◎30位頂尖建築師 × 30件當代大師名作,當代經典一次認識!

一本帶領讀者看懂「當代建築力」的好書

‧「建築用不可思議的誘惑將旁觀者緊緊包裹住。」──克勞德―尼可拉斯‧勒杜(Claude-Nicolas Ledoux)
‧「成為偉大的藝術家,應該是所有建築師的抱負。一個隱密的抱負,但也是真正的抱負。」──法國建築師尚˙努維(Jean Nouvel)


作者以超乎歷史的角度,帶領我們窺見當代建築創造的奇蹟與奇景。當代建築不只是空間,是一門藝術,一種複雜的技術,一種包裝城市、提升形象的手段,是時尚精品的展示櫃,更是帶給眾人全新體驗的新場域。

「十點,你是詩人;十一點,變身營建工;到了十二點,又成了社會學家。」今天建築師的角色確實一如意大利建築師倫佐˙皮亞諾所言這般全能與複雜。然而這一切是從何開始的?

龐畢度如何在1977年引爆衝擊的第一棒,並為日後的建築競圖首開先例?
時尚與建築的合夥關係,由誰首先登場?建築的材料如何日新月異到令人嘆為觀止?
高科技建築出現的時代背景為何?有哪些代表之作?
六O年代曾出現過什麼樣的烏托邦實驗?印度的香地葛和巴西的巴西利亞是引發爭議的實境版烏托邦?
設計師精品旅店如何在1977年揭開序幕?安藤忠雄的「光之教會」極致演繹空無的宗教感?

書中跨時代檢驗與當代建築有關的歷史、風格、現象、思維、性格、類型、實驗、夢想及建築師。從各種不同的角度分析,引入所有與建築相關的有趣議題,帶領讀者深入當代建築領域的堂奧。

附錄更提供建築風格名詞 / 建築關鍵詞 / 三大建築大獎得獎名單 / 去哪裡看建築等豐富資訊,是當前書市,難得一見全面解讀「當代建築力」的精采圖文專書。


 

名人推薦

◎聯合推薦
元智大學藝術與設計系系主任/阮慶岳
銘傳大學建築系教師/徐明松

「建築用不可思議的誘惑將旁觀者緊緊包裹住。」
--克勞德.尼可拉斯.勒杜(Claude-Nicolas Ledoux)

「成為偉大的藝術家,應該是所有建築師的抱負。一個隱密的抱負,但也是真正的抱負。」
--法國建築師/尚.努維(Jean Nouvel)

作者簡介

 

 

 

作者簡介

吉耶‧德布赫(Gilles de Bure)
新聞工作者,專精建築。為多家雜誌和報紙撰稿,包括《今日建築》(Architecture d’aujourd’hui)、《美術》(Beaux Arts)和《藝術雜誌》(Le Journal des arts)。出版過好幾本建築專書,包括《多明尼克‧佩侯》(Dominique Perrault)、《克里斯蒂安‧德‧波宗巴克》(Christian de Portzamparc)、《尚‧努維》(Jean Nouvel)和《伯納‧初米》(Bernard Tschumi)等。

 

譯者簡介

吳莉君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歷史系畢業,譯有《觀看的方式》、《我們在此相遇》、《霍布斯邦看21世紀:全球化,民主與恐怖主義》、《建築的法則》、《包浩斯人》、《設計是什麼?》、《光與影》、《建築的危險》等書。任職出版社多年,現為自由工作者。

目錄

前言──拒絕或接受?
1 當代建築,怎麼一回事?
這一切從何開始? 12
一定得是奇觀,或充滿紀念性? 14
到底是藝術、技術,或材料? 18
建築師=品牌? 22
建築師=男性專屬? 24
提升國際形象的捷徑? 26
競圖的法則:一個法國範例 30

2 當代建築現象學
占據空間的藝術家 36
大銀幕上的建築 38
變身電影主角的建築師 40
豪華精品的展示櫃 42

3 九大風格關鍵
永遠現代 48
後現代主義 52
高科技 56
極簡主義 60
新巴洛克 64
解構主義 68
綠建築 72
主題變奏曲 76
雞生蛋?蛋生雞? 78

4 住宅的今與昔
集合住宅 82
劃時代的個人住宅計畫 90

5 當代建築的新文化
博物館 101
多媒體圖書館 104
音樂中心 106
基金會大巡禮 112
體育館 116

6 公/私空間的新思維
公共空間新勢力 122
精品旅店的誕生 130
宗教感的人間天堂 134

7 建築,依然夢想
烏托邦:秩序或失序? 140
當代烏托邦 142
實境版烏托邦? 144
未來會怎樣? 148

8 當代建築的實驗
巴別塔的詛咒 154
世貿雙塔,誰的塔? 156

9 當代建築的性格
神聖:柯比意 165
絕技:羅伯‧卡默洛、尚‧德‧馬伊伯納‧哲福斯 166
弔詭:法蘭克‧洛伊‧萊特 167
不對稱:漢斯‧夏隆 168
傾斜:克勞德‧巴宏、保羅‧維希留 169
色彩:路易斯‧巴拉岡 170
抒情:約恩‧烏戎 171
偉業:羅傑‧塔利伯特 172
輕盈:佛雷‧奧托 173
寂靜:路康 174
異端:SITE 175

10 30位建築師與他們的代表作
阿爾瓦‧阿爾托 178
維多‧阿孔契 180
威廉‧艾索普 182
安藤忠雄 184
坂茂 186
派崔克‧布襄 188
藍天組 190
諾曼‧佛斯特 192
馬西米里亞諾‧福克薩斯 194
未來系統 196
法蘭克‧蓋瑞 198
札哈‧哈蒂 200
赫佐格與德默隆 202
伊東豐雄 204
雷姆‧庫哈斯 206
丹尼爾‧李伯斯金 208
格蘭‧穆卡特 210
MVRDV 212
奧斯卡‧尼邁耶 214
尚‧努維 216
多明尼克‧佩侯 218
倫佐‧皮亞諾 220
克里斯蒂安‧德‧波宗巴克 222
魯狄‧李西歐提 224
理察‧羅傑斯 226
R&SIE 228
妹島和世與西澤立衛 230
喬塞普‧路易‧塞特 232
伯納‧初米 234
山崎實 236

作者序

凡事總有第一次。
 我十歲那年,偶然間晃到巴黎的弗日廣場(Place des Vosges),當時是1950年代初,地上還舖著鵝卵石,車痕斑斑,龜裂處處,一副快要倒塌的模樣,還沒變裝成今日的雅緻小廣場,但我不知怎麼搞的,竟然對它一見鍾情、癡迷著魔、無法克制。一次永生難忘的經驗。特別是,當時我根本還不知道有「建築」這個字眼存在。
 要到後來,而且是很久很久以後,令人敬畏的亞克塞南皇家鹽場(Saline Royale d’Arc-et-Senans)那位同樣令人敬畏的建築師克勞德―尼可拉斯‧勒杜(Claude-Nicolas Ledoux),才為我提供了解答:「建築用不可思議的誘惑將旁觀者緊緊包裹住。」
 在那之後,類似的相遇還發生過很多次,感受也同樣強烈。首先是在巴黎,被恩典谷教堂(La Chapelle du Val-de-Grâce)的巴洛克奇景和法蘭西學院(Palais de l’Institut)的古典宏偉電到,接下來的驚豔名單還包括(沒按照任何特定順序):埃及的阿布辛貝神廟(Abu Simbel)、羅馬的萬神殿(Pantheon)和麥第奇別墅(Villa Medici)、西班牙哥多華(Cordoba)的大清真寺和格拉納達(Granda)的阿罕布拉宮(Alhambra)、北京的天壇、京都的禪庭、斯里蘭卡的獅子巖城砦(Sigiriya)、貝南的亞伯美王宮(Abomey)、伊斯坦堡名建築師錫南(Sinan)設計的諸多圓頂、猶加敦半島的金字塔、英國巴斯(Bath)的新古典主義願景、斯洛伐克首都布拉提斯拉瓦(Bratislva)的巴洛克展望、摩洛哥塔魯丹特(Taroudant)的城牆,以及路易十四首席軍事工程師沃邦(Vauban)設計的城堡內廓。就像巴枯寧(Bakunin) 大聲宣布的:「這是一場沒有開始也沒有結束的盛宴!」

 然後,同樣是以亂七八糟的順序,我開始和現代與當代建築相遇。畢竟,從葉門沙那(Sana)的「摩天大樓」直接跳到芝加哥的鑄鐵大廈,實在是令人愉快又充滿啟示。其他後續包括:紐約和香港的天際線;從上海浦東拉回到特拉維夫的包浩斯風格;總是有辦法插進東京「牙縫」裡的超當代「迷尼屋」,以及芬蘭、美國、法國和澳洲的各式夢幻住宅;倫敦的牧歌風情和智利瓦爾帕萊索(Valparaiso)的大片天空;聖彼得堡的遼闊廣場和約翰尼斯堡的煙塵瀰漫;威尼斯和阿姆斯特丹的運河;莫斯科的地鐵以及五花八門的未來主義機場。

 世界各地,建築林立,硬是把自己變成旅行的地標(包括字面的意思和隱喻的意思),喚醒記憶,激發情緒感知,賦予歡樂,或暗示更深刻的謎。雙眼來回梭巡,心思四處漫遊。
 「告訴我(既然你對建築的效應如此敏感),在這座城市遊蕩時,難道你沒注意到,那些住了人的建築裡,有些沉默,有些說話,有些最稀罕的甚至會唱起歌來?」保羅‧梵樂希(Paul Valéry)在《尤帕里諾斯,或建築師》(Eupalinos, ou l’Architecte) 一書中如此寫道。多麼了不起的建築定義,無與倫比,這門藝術除了其他種種功能之外,也形塑了我們的時間和空間觀念。

 上古的或古典的,現代的或當代的,自發性的或計算性的,直覺性的或概念性的,這些多重多元的建築都是不可分割的整體,因為它是一種藝術,一種創作活動,一種語言。想要了解建築,就得學習如何破解這些「石頭之書」(book of stone),來自所有時代所有地區的這些書籍,構成了一座超越時間的寰宇寶庫,像極了阿根廷作家波赫士(Jorge Luis Borges)所說的「理想圖書館」。
 還有這麼多人沒提到,還有這麼多尚未解決的問題和盲點,就算只把範圍局限在當代,想要道盡我們的所有情感和發現,也是不可能的任務。即便有人願意做出犧牲,根據功能、目的或風格將它們分門別類,這工作也不會比較輕鬆。想用斷章取義、沒有來龍去脈的方式展現它們的性格和獨特,自主和差異,套用尚‧克雷(Jean Clair) 和哈洛‧史澤曼(Harald Szeemann) 最愛說的,就像是展出一系列「單身漢機器」(bachelor machines) 。
 凡事總有第一次,這當然沒問題。但是,如果你能保持同樣強烈的渴望、好奇和熱情,那麼,每一次都可以是第一次。

吉耶‧德布赫(Gilles De Bure)


註:1巴枯寧(1814–1876):俄國革命家和無政府主義理論家。
註:2尤帕里諾斯:古希臘工程師,西元前六世紀在薩摩斯(Samos)島上開鑿出著名的尤帕里諾斯隧道。
註:3克雷(1940–):法國知名藝術評論家,曾擔任巴黎畢卡索博物館館長多年。
註:4史澤曼(1933–2005):瑞士策展人和藝術史家,策劃過許多革命性的展覽,帶動表演藝術和偶發藝術的興起。
註:5「單身漢機器」最早是於1913年由達達主義藝術家杜象(Marcel Duchamp)提出,用來形容他的作品《大玻璃》(Large Glass)下方的裝置元素,上面包括巧克力研磨器、九個單身漢的蘋果模子、滑輪和其他圖像的機械圖示。

 

前言

拒絕或接受?Reject / Accept?

  「政客、婊子和醜建築,只要撐得夠久,就能得到尊敬。」─美國導演約翰.休斯頓 John Huston

  不管在任何時代、任何地區,抗拒進步、發明和想像力,抵擋語言(不論是文學、音樂、藝術、電影、舞蹈或詩的語言)的浮動和流變,幾乎是一種普世不變的頑強現象。建築這種藝術因為會衝擊到每一個人,所以特別容易成為反動的犧牲品。但是這類抗拒者很容易忘記,他們其實是以當時的建築傳統做為比較基準。他們沒有考慮到,自己所維護的建築傳統本身,在它還沒變成傳統之前,也曾經激起同樣的抗議、抵擋和拒絕。此外,他們也沒察覺到,這些所謂的「歷史珍寶」,當初也都是推動「進步」的工具。

  法國詩人何內.夏爾(Rene Char)說:「來到世間,卻未掀起波瀾者,既不值得尊敬,也不值得忍耐。」同一時間,怪才作家喬治.巴塔耶(Georges Bataille)也向我們透徹分析:「限制之所以存在的唯一理由,就是為了被超越。」

艾菲爾鐵塔

  提高我們的感知,拓寬我們的視野:這或許就是建築的真正本質。特別是因為,拒絕的下一步往往就是接受。1887年,為巴黎世界博覽會興建的艾菲爾鐵塔落成。一群藝術家隨即在2月14日的《時代報》(Le Temps)上刊登一篇宣言,連署者包括作家小仲馬(Alexandre Dumas fils)、巴黎歌劇院建築師夏勒.加尼葉(Charles Garnier),以及詩人方斯瓦.古比(Francois Coppee)、勒孔特.德.李斯勒(Leconte deLisle) 和蘇利.普呂多姆(Sully Prudhomme)。宣言中大聲怒吼:「我們這些熱愛巴黎純潔之美的作家、畫家、雕刻家、建築師,聚集在此,竭盡一切力量,以法國品味之名,以面臨威脅的法國藝術和歷史之名,抗議艾菲爾鐵塔這個毫無意義的醜陋怪獸,矗立在我們首都的正中心。」

  這份文件也被稱為《莫泊桑宣言》(Maupassant Manifesto),因為連署者之一的莫泊桑(Guy de Maupassant),對艾菲爾鐵塔尤其惱火,他經常在鐵塔上用餐,「因為那是唯一看不到它的地方」。另一位作家里昂.布洛瓦(Leon Bloy),則是把艾菲爾鐵塔稱為「悲慘的街燈柱」。不過到了今天,艾菲爾鐵塔已成為巴黎的標誌,每年吸引將近七百萬人付錢上去參觀,也就是說,它是全世界同類建築中造訪人數最多的一個。

龐畢度中心

  九十年後,1977年,龐畢度中心開幕當天,密密麻麻的群眾擠滿了前方廣場。這次沒有報紙宣言,改換成一波又一波的示威活動,情勢火爆到憂心忡忡的中心人員,不得不架設層層拒馬來保護建築物。針對它的外牆,當時最常出現的攻擊字眼是「Meccano」──一種以螺絲、螺帽和鐵片為零件的模型玩具。直到某個自作聰明、對艾菲爾鐵塔還看不順眼的傢伙,發明了新的諷刺妙語:「繼鑽油井之後,現在又多了煉油廠。」不過,就跟艾菲爾鐵塔一樣,過沒多久,我們就看到民眾成群結隊湧入龐畢度中心,進行探索發現之旅,他們或許是想給自己一點時間和機會,讓自己愛上它。

  這類案例層出不窮,建築史上的每個里程碑幾乎都經歷過。和巴黎一樣,舊金山也有兩座「從拒絕到接受」的代表建築。金門大橋(Golden Gate Bridge)興建期間(1933–37),一直是眾人唱衰的對象;1972年威廉.佩雷拉(William L.Pereira)設計的泛美金字塔(Transamerica Pyramid),同樣激起強烈的反對聲浪。但是到了今天,大橋和金字塔雙雙變成舊金山的兩大象徵。就像對人生見多識廣的美國導演約翰.休斯頓(John Huston)老愛掛在嘴上的:「政客、婊子和醜建築, 只要撐得夠久, 就能得到尊敬。」

 

Copyright © 大雁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 版權所有,禁止轉載 ■
服務電話: (02)8913-1005 時間:週一 ~ 週五 9:00-17:00 服務信箱:andbooks@andbooks.com.tw Design By Devise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