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交響曲中運用新樂器的貝多芬】
●賦予交響曲崇高精神的貝多芬
貝多芬一生共創作了九首交響曲,在這一方面他的功勞就是將「交響曲之父」海頓確立的交響曲推上了古典音樂的王座。
透過貝多芬的創作,交響曲這一體裁的音樂成為一種表達作曲家自身精神的崇高藝術,而且這一特徵後來被維也納古典派之後的浪漫樂派作曲家所繼承。對於作曲家們來說,「交響曲」成為他們必須攀登的巔峰一般的存在。
●管弦樂團基本編制的誕生
演奏交響曲的管弦樂團由「弦樂四重奏」加「二管編制」木管組組成,這一編制是在曼海姆宮廷樂團的管弦樂團的基礎上逐漸形成的,其中「弦樂四重奏」是由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和低音大提琴這四種提琴類樂器組成,而「二管編制」是指長笛、雙簧管、單簧管和低音管各自兩兩組成一對。此外,以弦樂器為首,長笛和雙簧管等木管樂器、小號等銅管樂器等,各類樂器都多次得到改良,以此適應在類似演奏大廳等較大的會場中的演奏,同時同一種類樂器中還有新的樂器不斷在誕生。
●貝多芬積極運用新出現的樂器
長笛是一種歷史可以追溯到史前時期的橫笛,它是管弦樂團中不可或缺的木管樂器之一。而短笛是比長笛音域高出一個八度的木管樂器,誕生於貝多芬活躍的十八世紀末期。貝多芬在第五號交響曲《命運》中首度將短笛運用到樂團中,同時在《命運》中他還首次使用了一直以來多用於清唱劇和安魂曲等宗教音樂、被稱為「神之樂器」的長號,以及與低音管相比擁有雙倍管長且音域比低音管低一個八度的倍低音管。貝多芬採用的這些新樂器,後來逐漸成為管弦樂團中的固定編制。
【改變了音樂家生活方式的啟蒙思想】
●十八世紀席捲歐洲的啟蒙思想
十八世紀的歐洲掀起了強烈的反叛思潮,主要針對長期以來教會保有的宗教性權威和以說過「朕即國家」的路易十四為核心的絕對王政。與毫無變化的所謂依然故我的神學思想及封建意識形態相對,重視人性和理性的啟蒙思想是一種理性主義精神,這種思想成為一七七六年美國獨立和一七八九年法國大革命的思想動力,同時也形成了近代科學的基礎和資本主義工業的開端。維也納古典樂派三大巨匠──海頓、莫札特和貝多芬雖然都是生活在向近代國家發展的時期,但是他們三人的生活方式都隨著具體的時代變化而稍有不同。
●始於貝多芬的音樂家的獨立
首先是最年長的海頓,他還是受到了舊體制的影響,大約一半的音樂生涯都與當時匈牙利地方的最大勢力埃斯特哈齊侯爵的宮廷息息相關。最初,根據海頓與侯爵之間的約定,他的作品是被禁止自由買賣和轉讓的。不過成就了大作曲家之名的海頓最後不僅為埃斯特哈齊家族作曲,也開始接受歐洲境內的出版者和劇院等方面的邀請進行創作。
而以「神童」之名在歐洲巡演的莫札特原本打算在維也納度過自己的後半生,並以自由音樂家的身分自立地生活下去。可惜,他在三十五歲就早早離開人世,這一志向終究成為未竟之事。
最後,在三人之中出生最晚的貝多芬生活的時代,啟蒙思想已滲透到社會的方方面面。一七七四年,二十五歲的歌德發表了《少年維特的煩惱》,此時的貝多芬才三歲。而在貝多芬十幾歲時,他遇見了席勒的詩《歡樂頌》,此時還爆發了法國大革命。之後,當他搬到維也納後,貝多芬不受任何人的指示或命令,寫出了自己心中的音樂。貝多芬完全自立地生活,是一名自由音樂家。而且,自貝多芬之後,音樂家們都逐漸開始以自立的方式展開自己的音樂事業。
【薩提與考克多、畢卡索一同打造的芭蕾舞劇《遊行》】
●定居在巴黎南部工廠地區的先鋒派
離開了黑貓夜總會的薩提轉移到了一家名為「釘子客棧」的夜總會,他在這裡遇見了德布西。過著自由自在生活的同時創作了諸多偏宗教風格作品的薩提,大約在一八九七年創作曲風開始逐漸轉變。一八九八年,移居到位於巴黎南部工廠地區的小鎮阿爾克伊的薩提有個外號──天鵝絨紳士。經常從頭到腳穿著天鵝絨布料衣服的薩提在音樂會上彈鋼琴,創作香頌,同時每週拜訪一次德布西。
在德布西的建議下創作《三首梨形小品》的薩提突然在三十九歲時進入聖樂學校學習,在這裡他紮實地學習了作曲技法中的對位法。
●《遊行》與超現實主義
一九一五年,已成為知名作曲家的薩提遇見了詩人尚‧考克多。受到在巴黎歌劇院嶄露頭角的俄羅斯芭蕾舞團團長佳吉列夫的委託,考克多寫作劇本、薩提作曲的單幕芭蕾舞劇《遊行》(parade)誕生了。而擔任舞台布景和服裝設計的則是畢卡索。薩提在這部作品的管弦樂中還加入了汽笛、手槍和打字機的聲音。
一九一七年五月,《遊行》在巴黎夏特雷歌劇院首演,卻大受非議,人們認為這部劇根本不適合處於戰時的法國。因為在戰爭中負傷、頭紮繃帶、身著軍裝的詩人紀堯姆‧阿波利奈爾在首演會場以及節目單中對這部作品給出了讚譽性評價,才使問題不至於變得嚴重。阿波利奈爾說畢卡索設計的立體主義風格舞台布景與服飾,印證了存在於藝術中的現實主義,而且阿波利奈爾從《遊行》中看到了新精神,並且他還預言:「新精神必將在全世界的歡聲笑語之中,完全改變藝術與習慣。」這部引起非議的「問題之作」後來促進了一九二○年代巴黎裝飾藝術(Art Deco)與超現實主義的發展。
一九二○年,薩提開始提倡「家具音樂」,認為音樂應該像非常好坐的椅子那樣能令人忘記自己身在其中,並給置身其中的人一種安寧與治癒的感覺。薩提的先鋒音樂為之後二十世紀古典音樂的發展做好了鋪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