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讀詩詞】唐詩鑑賞辭典
熱賣排行榜
紙本書
電子書
莫斯科紳士
精準寫作:寫作力...
哈佛商學院的美學...
貓咪也瘋狂(全彩...
82年生的金智英
痠痛拉筋解剖書【...
刀(奈斯博作品集...
理想的簡單飲食
看懂好電影的快樂...
當時間開始:地球...
編輯台上 - 王思迅 如果出版社 總編輯
王思迅
王思迅
如果出版社 總編輯
1989年加入出版業,曾任城邦果實出版總編輯,2006年成立如果出版,催生許多重要的出版品。熱愛尼采、中國經典、美食及旅遊。不定期發行自己的出版及讀書心得電子報,現已達八十多期。
20120306讀胡蘭成《心經隨喜》

對文明謙虛,也對祖先謙虛,
獻一炷香來念心經,是現代人改變情緒的第一步。
                                                                    胡蘭成《心經隨喜》P.36

《心經》是一部家喻戶曉、流通極廣的佛書,篇幅簡短,才兩百六十字,但意旨精要,直指核心,所以歷來講述的人特別多。

胡蘭成不是佛教徒,卻也喜歡《心經》。他一九六五年在日本,受邀前往茨城縣筑波山的講堂,以心經為題,作了七次演講。隔年,他用日文整理講稿,出版了《心經隨喜》一書。想不到事隔四十六年,此書仍有幸譯成中文,在台灣出版,這真是奇蹟。

我最近逢人就說,認識胡蘭成的人應該看這本《心經隨喜》,因為你會看到不一樣的胡蘭成;不認識胡蘭成的人也應該看《心經隨喜》,因為你會看到不一樣的心經。
 
胡蘭成講心經,處處別出心裁,充滿驚喜與洞見。有時簡直分不清他是在閒聊生活,還是在講佛學。他避開名相,舉日常事例,巧語善譬,引發讀者反省,對毫無佛學基礎的人,更有一種深刻的感染力。

這本書,我是把它當成現代人「佛學生活」入門來讀。這個入門,不是學術,不是玄理,而是真實的生活,以及在生活中的修行。

說起真實的生活, 我想先說一段胡蘭成與佛經結緣的故事。
 
一九四五年,抗戰勝利,日本投降,胡蘭成因任職於汪精衛政府,為了避禍,逃往溫州躲藏。當時,他每日讀佛經,潛居蟄伏,但想起時局巨變,與個人生死成敗的機緣,心中仍然起浮盪漾。

當時汪政府剛瓦解,幾萬公務人員憂心忡忡,不知何去何從,有辦法的人便私下聯繫重慶政府,探詢意向。重慶回應十分正面,既肯定大家的愛國心,也希望大家堅守岡位,維持穩定,等待政府接收。大家一聽,十分寬慰,以為可以繼續為政府服務。沒想到,幾個月後,當局順利接收,氣氛大變,上萬人遭逮捕入獄,或處死刑。此事帶給胡蘭成極大的刺激與悲慟,他認為,這即是佛經所說的「無明」之苦。
 
逃亡期間,胡蘭成看鄉人網魚,魚網有些網孔大,有些網孔小,讓他感到疑惑。漁人解釋,湖裡有兩種魚,一種習性是遇到阻擋即向前衝,捕這種魚要用小孔網,魚越往前就越被卡死,無法逃脫。另一種恰相反,遇到阻擋即拼命往後退,捕這魚要用大孔網,讓魚身先進一半,等魚察覺,猛然後退,魚鰭正好卡住,一樣無法逃脫。

胡蘭成聽完,沉思良久,突然感悟「無明遍在」的巨大悲哀。他覺得這魚是受了習性綑綁,跳脫不出來,只好任人擺佈。魚若不執著習性,只需稍作改變,遇小孔後退,遇大孔穿過,立刻免除災厄。但習性放不下,智慧無從展開,所有業力都來糾纏,這是最大的不祥。 他想起受逮捕的同事,一心認定當局會寬大對待,所以連逃也不知逃,這跟湖魚一樣,沉淪無明,一點自由也沒有。

我認為,一個人如果不曾對無明之苦,產生過巨大的悲哀,那他就很難親近佛經。若不曾以無明之苦為師,也就無緣接受佛經的智慧。胡蘭成可以講心經,並教導人開啟智慧,把業力視為身外之物,心念一轉即可放下業力。這些領會,無疑是他親身體驗「煩惱即菩提」的結果。

先有這一背景,我們即可回頭再看《心經隨喜》。

眾人皆知,心經的核心,在一個「觀」字。也就是一般人常說的「觀照」。心經第一句話即說,觀自在菩薩。「觀照」沒說清楚,接下去的「五蘊皆空」、「色空不異」、「無無明」、「無所得」等說法,通通無法成立。所以我看《心經隨喜》,特別注意胡蘭成如何解釋「觀照」。

歸納全書的意思,我認為,胡蘭成所說的觀照即是:「真實而清晰的與世界交流」。先有這句話,往下讀心經,就像開大門走大路,可以暢行無阻了。

胡蘭成說:「智慧修行,首先是清晰觀照世界。懂得感激,始知幸福。如同開花與春風相契,人的智慧也與世界無間無隙。」這是說,觀照,是自己敞開生命,與世界真誠照面,相互感通,毫無保留的展現。如果花朵不開放自己,完全接納春風,那春風必定也有所保留,這就產生間隙了,這樣的世界,並不是真實的世界。

人心與世界真誠交流,人心與世界都會一起真實起來。這樣看花,花就有神。這樣看山看水,山水都具有靈氣。這樣看萬物,一切都充滿神聖與感激,事事都於我們有恩、有福。這樣的「觀照」,即是在渡化世界,脫離「五濁惡世」,同時也是渡化自己,讓生活「日日是好日」。人心與世界必須一起攜手進入「無餘涅槃」。你渡他,他也渡你,無法分開。這樣才是「觀照」。

胡蘭成的「觀照」,不是看到世界的虛幻,相反的,人不「觀照」,所看到的世界才是虛幻。「觀照」是看到更真實世界。生命因為可以看到更真實的世界,才顯出他的莊嚴與價值。

如果「觀照」是一種修行,我認為,這種修行即是一種「空無的修行」。胡蘭成說:「有了無,才能自在,這比自由更好。」他形容這種「無」是:「彷彿以虔誠之心,潔身拜佛,而聞到堂上花香,或感受天地靈氣。這種香與氣,是空,也是真。」

如同人心與世界必須一起,才是真的。空與真也不能分別而論。人必須先虛心虔誠,到了佛堂,感受到的香與氣就是真實的香與氣。如果心裡先有別的想法,或精神紛亂,那這香與氣就只是嗅覺和視覺的資料而已。

空無的修行,就是放下主觀,放空自己,充分的感受,這樣才能與真同在。因為我們有條件,世界就被這份條件限制住了,無法充分展現。而空就是沒有條件。

人心與世界要互相不設限,一起真實。但真實之後,佛堂上每日香客進出,人心逐步周旋應對,還能保持原來的真實嗎?胡蘭成舉東京淺草觀音寺的門聯回答:「佛身圓滿無背相,十方來人皆面對。」可以的,越是無私接納,真實的世界越加廣大。

我喜歡胡蘭成把觀照說成是「看到更真實的世界」。

真實的世界是無論他有多少黑暗矛盾,我們都虛心接納,真誠對待,讓它完全展現。只要是完全展現,不待你說好說壞,它自然會有進一步的發展,而你也要隨其變化而展現自己,不可停留原地。

因為春天的花不可以在秋天還維持原來的花姿。真實的世界有四季的變化,我們不必獨愛春天,討厭秋冬。只要是真實,就應該肯定。
 
擴大來說,文明與個人,都是經過空無的修行,而變得成熟、美好與長久。這個成熟,即表現在遇事能承擔、「不否定」上。例如易經六十四卦,卦象雖有吉凶,卻沒有一卦是否定人生。即使遇到很壞的「否卦」,小人橫行,正義不彰,君子無立足之地,易經仍勉人不要灰心,要以「儉德避禍」。這樣的易經智慧,即是文明的成熟智慧。
 
我也很喜歡胡蘭成舉各種事例,說明佛經如何給現代人各種教導。我甚至認為,這部分是這本書最有趣,最引人入勝的地方。
 
例如他舉日本社會為例,說許多人生活富足,但下班後靜不下來,跑去柏青哥店,在千萬顆彈珠的轟轟巨響中,只為逃避寂寞,消磨時間。這是現代文明的一大病徵,因為不能安穩接納外界,所以內心也失去真實。

他又舉日本相撲的例子,說選手要先放鬆肩頭,感覺自在,才會有最好的表現。又舉日本和服,說正因為有兩片無用的寬大袖子,穿者逍遙無礙,才更顯出行動的美感。這都是「無」在文化上的良好應用。

從這個來說,我們教小孩孝順父母、尊敬師長,其實是教他們「虛」與「無」,讓他們先不急於表現,與得到稱讚,而是先學習放鬆,學習自在。
 
最讓我動容的,是他舉老人的例子。因為現代社會以工作能力衡量人的價值,所以老人最可憐,因為他工作能力最低,最沒有希望。人老了,領完退休金,只能孤獨在養老院裡看電視等死,這樣的生命有何尊嚴可言呢?難怪在美國搭車,你要讓位給老人,有時他反而生氣,因為他覺得被看成沒價值的人。

胡蘭成說,好的文明,應該是讓美好的事物,隨著歲月,與神越加接近。可是文明太執著,太驕傲,那就與人、與世界、與神,都失去親切感,結果只是加重人生的苦業。

我讀《心經隨喜》,一方面喜歡他悠緩的文字氣氛,一方面也藉這些文字反省自己的生活。如果問我最大收穫為何?我會說,透過「觀照」修行,可以看到更真實的世界這件事,給我的啟發最大。

我讀過的佛經不多,可說是門外漢,但看完這本書,那牆高千仞的佛門,好像已經為我打開一扇大門了。

 

 

相關文章 更新日期
一隻眼睛看金石堂三十周年,另一隻眼睛看重慶南路的沒落
2012-09-11

當陽光穿過綠葉的孔隙,露珠就變成了翡翠
2012-08-16

三十年的金石堂,三十年的出版回憶。。。
2012-08-01

又到了回顧今年出版、閱讀趨勢的歲末時刻
2012-09-07

一千個出版人與博客來的熱情擁抱
2012-09-07

上一頁 下一頁

 
出版&活動預告

Copyright © 大雁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 版權所有,禁止轉載 ■
服務電話: (02)8913-1005 時間:週一 ~ 週五 9:00-17:00 服務信箱:andbooks@andbooks.com.tw Design By Devise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