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讀詩詞】唐詩鑑賞辭典
熱賣排行榜
紙本書
電子書
莫斯科紳士
精準寫作:寫作力...
哈佛商學院的美學...
貓咪也瘋狂(全彩...
82年生的金智英
痠痛拉筋解剖書【...
刀(奈斯博作品集...
理想的簡單飲食
看懂好電影的快樂...
當時間開始:地球...
編輯台上 - 王思迅 如果出版社 總編輯
王思迅
王思迅
如果出版社 總編輯
1989年加入出版業,曾任城邦果實出版總編輯,2006年成立如果出版,催生許多重要的出版品。熱愛尼采、中國經典、美食及旅遊。不定期發行自己的出版及讀書心得電子報,現已達八十多期。
一隻眼睛看金石堂三十周年,另一隻眼睛看重慶南路的沒落

諸位師親好友收信平安(20120907):

 

重慶南路書街的沒落,最近成為出版界的熱門話題。很多朋友都寫了文章發表看法,我自己也很想寫一篇「台灣書店」的回憶。這家位於重慶南路一段頭幾號的書局,從前是所有搞丟課本的小學生,必然要去光顧購買的地方。因為我從不守規矩,每學期必有課本無端失蹤,或毀損到不堪入目的程度,所以台灣書店等於我的書店教育啟蒙場所。

 
前幾天,楊照寫了「早已傾頹的重慶南路」一文。大意說,這事若在二十年前頹勢初露時談,非常有意義,也有可為,如今頹勢已成定局,再談只是發洩懷舊情緒而已。為了避免流於「發洩懷舊情緒」,所以我把寫「台灣書店」的念頭,又吞了回去。
 
碰巧此時蘇公找我聊天。一個一隻腳跨入中年,與一個兩隻腳都跨入中年的人,聊起重慶南路,竟能別出心裁,一方面感懷往事而不帶情緒,另一方面也瞻望出版產業鏈演變更新的軌跡,找到合理看待這件事情的角度。
 
聊天時,我發覺蘇公的看法,頗與人不同。簡單一句話:重慶南路的輝煌榮景,發源於三、四十年前,這是台灣早期出版產業鍊的一段遺跡,但並非最好的時候。他的沒落,從產業結構來看,十分自然,所以懷舊可以,卻無需感傷。
 
事實上,書街的出現,原本就是市集的概念。例如迪化街的南北貨,衡陽路的布莊,沅陵街的皮鞋店等等,這都是市集。市集的特點是許多同類型的單一商店聚集一處,引來人潮,方便購買,也提供大量的品種選擇。
 
市集何時開始沒落呢?顯然,當購買行為越來越便利,也就是該類貨品的流通體系越來越健全後,市集的功能就自然萎縮了。
 
究竟發生甚麼事,讓重慶南路的市集功能萎縮了呢?這個故事可以說很長,也可以讓兩個中年男子陷入深深的回憶而無法自拔。於是不得不用快刀斬亂麻的手法,歸納整併成兩件事作代表:一是台灣雜誌圖書發行體系的建立,一是金石堂連鎖書店的成立。
 
大約三十幾年前,台灣還沒有像樣的圖書發行體系,所以出版社都自己兼作發行,這也是為什麼出版社要自設書店,聚合成書街市集的原因。到什麼時候,出版社開始覺得不需要自己開書店了呢?這個問題很重要,因為這代表出版社不必自己搞發行了,也代表台灣圖書發行體系成形了。
 
蘇公認為,這個發行體系的形成,跟解嚴前台灣民主運動的蓬勃發展有關。因為當時的黨外雜誌十分暢銷,在旺盛的購買需求下,各種圖書順勢合併發行,這就順利建立起台灣的發行系統。換句話說,正因為雜誌的蓬勃發展,並與圖書合流,才足夠形成商業規模,建立起大盤、中盤的發行次序。
 
又當時各種禁書、盜版書、無版權的國外暢銷書等,源源不絕的出版,大大增加了圖書的品種,使這個體系更加茁壯健全,同時也非常有效率。
 
現在想起來,在那個浪漫的八○年代,出版社與發行商同時發展,讀者的購買力也不斷釋放,即使書店裝潢醜醜的,燈光暗暗的,味道臭臭的,也無礙那是個美好的回憶。
 
不過,建立有效的發行系統之後,緊隨而來的就是書店革命。前一陣子,金石堂舉辦三十周年的慶祝會,會中大家回憶往事,歷歷在目。蘇公認為,從產業的角度看,會中所談的一切,就是連鎖書店所帶動「大眾閱讀時代」來臨的第一手見證。
 
二十七年前,當金石堂連鎖書店在重慶南路成立第二家分店時,其實就預告了一場產業鏈的替代變動,正要開始發生。
 
也許有人會說金石堂沒有人文氣息,不如重慶南路的傳統書店。但回到歷史,當時金石堂開幕時,大家真有這種感覺嗎?況且,金石堂的定位,一開始就是大眾書店,而非獨立書店或特色書店。
 
大眾書店的最大貢獻,在於提供舒適、方便、有效率的購買。尤其是引進電腦條碼管理,使得書籍分類清楚,結帳迅速,也才有銷售排行榜的設立。在過去,不常逛書店的人,一進重慶南路書店,會有種不知從何下手的感覺。但金石堂成立後,書店的陳列邏輯被大眾化了,那種不知如何下手的迷惑就消失了。
 
有了大眾書店,也才可能有暢銷書。在過去,圖書物流不發達,一本書很難賣超過五萬本,即使賣超過五萬本,也一定有盜版商前來分食。但是金石堂一開始就拒絕陳列盜版書,這對盜版商打擊很大。
 
當年龍應台的「野火集」,光在金石堂五、六家連鎖書店中,即賣出五萬多本。加上暢銷書排行榜的擴散效應,最後讓「野火集」在全省賣超過五十萬冊。這樣的成績,是傳統書街所無法想像的。
 
台灣出版的產業鏈,經過蓬勃的八○年代後,就變得非常有效率。這也是為什麼後來金石堂每年都可以開七、八家店的原因。而金石堂的成功,也帶動其他連鎖書店的崛起,例如新學友、何嘉仁、光統、敦煌等等,數量非常之多。也讓九○年代成為連鎖書店的全盛時期。當時全省書店約兩千家,卻有六成的銷售在連鎖書店完成。
 
世界上從來沒有這麼少人口,卻支撐這麼多的連鎖書店,台灣是唯一讓這件事成為可能的地方。這就是大眾閱讀時代的力量。
 
說了這麼多,綜合兩個中年男子的意見如下:當出版發行體系成熟後,書店與出版就成了兩個獨立的專業,難以兼顧。所以當我們看到儒林書店歇業,雖然感到惋惜,卻也必須換個心情,慶幸他們終於可以專心回歸出版事業了。
 
 
大雁老闆蘇拾平、如果出版王思迅(20120907)
 
 

 

相關文章 更新日期
第84期電子報:台灣電子書市場的觀察報告
2013-01-14

今年出版界的好消息與壞消息
2012-12-22

給出版界的一封公開信:台灣出版業當前面臨的三個問題
2012-10-15

香港給我們黎智英,我們給香港誠品
2012-09-20

解決釣魚台問題的最佳策略是什麼?很簡單,再拖十年就對了
2012-09-17

上一頁 下一頁

 
出版&活動預告

Copyright © 大雁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 版權所有,禁止轉載 ■
服務電話: (02)8913-1005 時間:週一 ~ 週五 9:00-17:00 服務信箱:andbooks@andbooks.com.tw Design By Devise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