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懂神話+世界太BORING
熱賣排行榜
紙本書
電子書
莫斯科紳士
精準寫作:寫作力...
哈佛商學院的美學...
貓咪也瘋狂(全彩...
82年生的金智英
痠痛拉筋解剖書【...
刀(奈斯博作品集...
理想的簡單飲食
看懂好電影的快樂...
當時間開始:地球...
編輯台上 - 王思迅 如果出版社 總編輯
王思迅
王思迅
如果出版社 總編輯
1989年加入出版業,曾任城邦果實出版總編輯,2006年成立如果出版,催生許多重要的出版品。熱愛尼采、中國經典、美食及旅遊。不定期發行自己的出版及讀書心得電子報,現已達八十多期。
香港給我們黎智英,我們給香港誠品

諸位師親好友收信平安:(120919)

 

上個月,香港銅鑼灣的誠品書店開幕了。這是台灣書店首次的海外投資計畫,成功與否,關係台灣出版產業鏈的整合與發展,所以業內人士無不緊盯香港誠品的銷售成績,以及香港各界對此事的反應。

前兩周,遇到一位誠品朋友,聊天詢問後知道香港新店的銷售,簡直到了空前熱烈」的狀況,很多書賣到缺貨,新書又來不及補上,書架空蕩蕩,形同「倒櫃」。我若以敝公司的銷售資料估算,一家香港誠品的營業額,大約可抵七、八家誠品信義店,或者十家誠品敦南店。這樣的好成績,完全超乎先前任何人的估算。

當然,這種開幕盛況,無法長期維持。可是即使打對折作常態業績,還是非常可觀。可以想見,誠品應會繼續在香港開設第二或第三家店。幾年以後,香港通路因此佔台版書銷售的一五成或更高,也完全可以想像。如果真是這樣,那誠品就會穩穩成為台灣最大的書籍通路。

寫到這裡,我就去問蘇公,為什麼台灣出版向海外拓展這件事,是完成在誠品手中,而不是其他人手中?

不出我所料,無論你問的是多簡單的問題,在蘇公這裡,你都會得到一個充滿歷史背景及產業架構的複雜答案。當你看到蘇公露出滿足的回憶笑容,從二十三年前,地下室時代的敦南誠品開始說起時,你已經來不及脫身了。

事情的原由是這樣的:誠品書店在一九八九年成立,在這之後,長達五年時間裡,其實誠品只有兩家書店,可是所有出版社都很看重他。為什麼?因為當時的誠品,充滿理想主義和人文情懷,完全不為賺錢,像是一家追求個性的獨立書店,所以他們的人員對書的理解非常深,比其他任何書店都來得深。

誠品和金石堂的基本性格很不同。金石堂開第一家店時,考慮的是大眾閱讀便利性,金石堂不會說自己很懂書,但他很懂如何提供一個有效率的選書、購書環境。而誠品剛開店時則是獨立書店的性格,對書有熱情,而且有意識的放棄連鎖書店的效率邏輯,所以反倒很懂書。

金石堂基於有效率的零售而開展,誠品則一開始就不想迎合大眾閱讀,他寧可設定自己的人文品味,再用高檔的環境去經營,所以早年的誠品只考慮支不支撐得下去,而不考慮能不能賺錢。這樣的堅持有點不理性,但這正是誠品從當初奠立時一直影響至今的特點,其他人學不來。

這種特點不在硬體,也許北京或上海某些書店也有誠品的味道,可是終究貌似而神不似。為什麼?因為誠品書店的擺置裝潢可以學,但誠品對書的熱情、理解和品味,這無法學。所以誠品是很不一樣的書店,不能把他當一般的連鎖書店看待,它解釋台版書的能力,無人能及。

從出版產業鏈的角度看,誠品還有一個很重要的貢獻,可惜很少人提及,那就是誠品對編輯人提供了非常重要的支撐。他鼓勵編輯發揮創意,使某一些編輯人的理想可以實現,他更支撐編輯人的信心,使九○年代後一批新的編輯人才得以養成。他讓編輯覺得,出版社的大小並不重要,只要編輯有想法,書店就會重視。這樣的鼓勵與欣賞,對有創造力的編輯非常重要,也是誠品特有的價值。這使得他早期銷售量雖然不如金石堂,可是沒有一家出版社敢小看他。

這一種獨特的個性,在誠品擁有四十家連鎖店後,依然可以存在,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他們採用商場與書店的整體經營方法。也就是利用誠品書店的風格與人潮,提高周邊空間的商業價值,再透過降低租金或其他方式,回饋給書店。在二○○五年以後,書店銷售率大幅下降的浪潮中,誠品依然挺立不搖,這也是一大原因。

從這裡,我們回頭來看香港誠品。正是他以獨一無二的個性和品味,完整呈現百花齊放的台版書,和之前香港書店片斷陳列的台版書帶來完全不同的風貎,才能吸引這麼多的人潮,也才可能以遠低於正常租金的價格經營書店。這樣的模式,不是誠品,別人也作不來。

蘇公說完歷史,我就想接著說當下。

首先,香港誠品開幕的成功,某些方面也是香港連鎖書店過於保守陳腐促成的。例如同樣一貿易打造的世界》,放在香港一般書店,毫不起眼,但放在誠品,就讓人眼睛一亮,效果完全不同。這表示,台灣書的品質是在這裡才被充分解釋。換句話說,誠品書店解釋台灣書的能力,尤其是人文書的能力,很難被超越。

在誠品設店之前,香港人買書的行為都是在一年一度的書展大拜拜中完成,在誠品之後,買書對香港人就可能成為一種日常,這是誠品對香港閱讀最大的貢獻。

蘇公還開玩笑說,香港給我們黎智英,我們給香港誠品,到底是誰比較厲害?

但香港誠品書店開幕雖然成功,可是後續問題也已浮現出來。例如跨海補書的效率問題,前場人員對圖書的熟悉度問題等等。因為書架賣到沒貨,第一天對書店來說還算喜劇,但一個月後還是這樣,那就是悲劇了。書目老是不全的書店,必然影響讀者的購買慾。

香港誠品讓我清楚地看到,誠品之所以成為誠品,即是將獨立書店的人文精神成功商業化的結果,但台灣的誠品在轉型求變的影響下,是不是還能記得原本的精神?我很擔心。也許有一天,我需要去香港銅鑼灣,懷念二十年前在台北仁愛路圓環邊的木質地下室裡,所得到的閱讀快樂。

 

先這樣

大家繼續努力

 

如果出版

王思迅上

 

 

 

 

相關文章 更新日期
第84期電子報:台灣電子書市場的觀察報告
2013-01-14

今年出版界的好消息與壞消息
2012-12-22

給出版界的一封公開信:台灣出版業當前面臨的三個問題
2012-10-15

解決釣魚台問題的最佳策略是什麼?很簡單,再拖十年就對了
2012-09-17

一隻眼睛看金石堂三十周年,另一隻眼睛看重慶南路的沒落
2012-09-11

上一頁 下一頁

 
出版&活動預告

Copyright © 大雁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 版權所有,禁止轉載 ■
服務電話: (02)8913-1005 時間:週一 ~ 週五 9:00-17:00 服務信箱:andbooks@andbooks.com.tw Design By Devise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