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叛逆份子──庫爾貝(節錄)
這幅畫,可能是西方藝術史上最酷的自畫像,與其他畫家面無表情,兩眼放空的自畫像不同。
畫中的庫爾貝正撩起頭髮瞪著你,這是一幅讓人過目不忘的自畫像。
這幅畫也充分體現了庫爾貝奔放的個性,同時,也有一絲「浮誇」和「作秀」的味道。
19世紀的法國畫壇,是個「妖人」輩出的地方……而庫爾貝,絕對算得上是「妖怪中的孫悟空」。
為什麼這麼說?
首先他相貌出眾、才華橫溢、熱情奔放,如果再加上根金箍棒和一身猴毛,那活脫脫就是一個法國版孫大聖!
大家喜歡孫悟空,不僅因為他的神通廣大,更因為他狂野不羈。現實生活中的「叛逆分子」總是很討人喜歡,如果這個「叛逆分子」又有一身過人的本領,那必定更受愛戴。庫爾貝恰好就是這麼一個「叛逆分子」。
一八一九年,庫爾貝生於法國東部的一個小鎮──奧爾南。雖然只是一個小鄉鎮,但庫爾貝卻不是一個普通的鄉巴佬。他是個有錢的鄉巴佬!庫爾貝的父親在當地是有名的地主,這裡的「地主」和撲克牌遊戲「鬥地主」裡的那個不同,是真的有房契、地契的。要知道,有地在手,做人做事都會更有底氣,打牌時也能比別人多幾張牌……
一八三九年,二十歲的富二代被他的父親送到了藝術之都──巴黎。
父親希望庫爾貝成為一名律師(似乎有錢人都希望自己的兒子成為律師,比如第一本中提到的塞尚,還有之後要講的馬奈)。然而,就和許多成功人士的勵志故事一樣,庫爾貝很快放棄了法律,開始追逐他的畫家夢。要知道,在當時的巴黎,畫家並不是什麼稀罕的行業。不誇張地說,如果朝巴黎市中心的街上丟一顆手榴彈,總能炸到那麼一兩個畫家。
那庫爾貝又是如何從中脫穎而出的呢?飛揚跋扈的個性確實是一個原因,但還有一點更厲害:庫爾貝是無師自通的!這是庫爾貝25歲的作品《吊床》,一個人靠自學居然能夠畫到這種程度,你信嗎?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不信。鬼才信……其實庫爾貝從小就跟著村子裡的牧師學習繪畫技巧,到了巴黎以後,還在皇家美術學院和貝桑松美術學院受過正統的繪畫教育……既然如此,幹麼還要說自己無師自通呢?難道,這只是嘩眾取寵的行銷手段嗎?
其實也未必,這裡就有個東西方思維方式的差異……對於一個中國畫家來說,講究的是「師承」,老師的名氣越大,就越有面子,自己的作品也越容易被肯定。但是老外的畫家講究的是「個性」、「創新」,所以幾乎不會聽到用類似「某某畫家100%繼承了他師傅的風格」或「他畫的和某某大師一模一樣」的話來評價一位畫家。
庫爾貝之所以在「有老師」的情況下說自己「沒有老師」,因為在他看來他沒有從這些老師身上學到什麼,他的畫風和題材都是靠自己摸索出來的。這種理論對於老外可能是說得通的,但是對炎黃子孫來說,似乎有點兒難以接受。如果我哪天成功了,得獎了,在頒獎典禮上,我會恨不得把小學的班主任也搬出來狠狠地感謝一番。在老外看來這是多此一舉,但在我們看來,這叫「不忘本」。說到底,還是文化上的差異。
反正不管庫爾貝忘不忘本吧,十九世紀四○年代,他獨創的「武功」開始嶄露頭角,其中最有名的就是他以自己為題材創作的一系列「自戀作品」。必須承認,這小子長得確實挺帥的。這些作品不僅展現了他的英俊,還體現出他高傲的一面,溫柔的一面,熱情的一面,最重要的──壞壞的一面。庫爾貝用這個自畫像系列迷倒了成千上萬女粉絲(和男粉絲),成功走出了「自我行銷」的第一步。在名氣爆棚的同時,他的作品也受到了權威機構的肯定,這個權威機構就是第一冊中經常提到的──法國官方沙龍。
說到「官方沙龍」,總給人一種古板、守舊的印象,似乎它唯一的「功能」就是用來反襯「印象派」和那些被它拒之門外但後來又大紅大紫的藝術家們。在這裡,我想聊一下官方沙龍這個「反面角色」。當時法國還沒網路,所以不可能像今天這樣,隨便畫幅畫,手機拍一拍,傳上網全世界都能看到。當時一個初出茅廬的畫家,想要成名,唯一的途徑就是進入官方沙龍。官方沙龍在當時是法國最權威的也是唯一的藝術平臺。
作為一個權威的機構,就必須有一個權威的標準,並不是任何阿貓阿狗畫的畫都能入選的,這也是對他們認為有才能的畫家負責。然而定這個標準的人,都是受過古典繪畫薰陶的老藝術家。
而這批「新新人類」的藝術風格,和他們的標準實在差得太遠了。比方說你去參加美術學院考試,別人交的都是素描和寫生,而你卻交一張Hello Kitty(凱蒂貓)……的確很特別,但肯定不會被錄取。但如果你把這張Hello Kitty發到網上,再寫一段你是如何如何被美院拒收的……說不定你就會出名。不管怎麼說,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並不是沙龍的拒絕造就了這批新興藝術家,而是他們早晚都會紅,問題是在哪兒紅。
庫爾貝就是最好的例子。
這是他一八四九年創作的《奧爾南人飯後的休息》。《奧南晚餐後》畫的是庫爾貝的父親和幾個來他家做客的客人,他們吃完晚餐後正在休息、聽音樂,很輕鬆,也很舒服。但這種題材在沙龍裡是不多見的,因為上不了臺面!沙龍中畫的,除了神話故事,就是帝王將相、才子佳人。庫爾貝卻把視角放在了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的普通人身上。雖然上不了臺面,但題材很新穎,就像在遍地都是抗戰片的時間段,突然出現一部家庭倫理劇……絕對紅!
沙龍展出這幅畫之後,大受好評。庫爾貝還因此得到沙龍頒發的「免死金牌」(以後可以不經審評送畫參展)。
同年,庫爾貝還創作了這幅《採石工人》這畫的是一對正幹著粗重體力活的父子,畫中的兒子穿著破舊的衣服,吃力的搬起一筐碎石子。雖然從畫面上看不見兩人的臉,但整幅畫卻能給人一種悲慘的感覺……因為從畫中可以清楚地看到兒子的未來,他長大後,就會變成身邊老子的樣子,繼續幹著粗重的體力活……這兩幅畫也奠定了庫爾貝的繪畫風格,他認為古典主義和浪漫主義都太假,太做作。「如果要我畫長翅膀的小天使,那你先捉一個來給我瞧瞧。」庫爾貝只畫他的「現實主義」,堅持將視線放在日常生活中的普通人身上。
但是,一味地追求真實,也是有「風險」的。就好像你是個攝影師,別人請你拍婚紗照或寫真集,拍完後對你說:「能不能把我修得瘦一點、白一點?」但你卻告訴她:「不!你就要這肥豬樣才夠真實!」然後用高傲的鼻孔瞪她一眼說:「哼,這才叫藝術!」剛開始這樣做,別人可能會覺得你有性格!夠酷!但如果每次都這樣……遲早被罵死!
庫爾貝就是這樣,在得到榮譽、名聲和金錢之後,他便開始畫他喜歡的東西,這是他最著名的一幅巨作《奧南的喪禮》。《奧南的喪禮》整幅畫長六公尺,高三公尺,相當於電影布幕的尺寸(還是超寬型的)。
畫中的每個人都是真人大小,而且表情都很豐富,畫中主要用黑、白、紅三種顏色……沙龍的觀眾被這幅畫徹底震驚了,那震驚的「點」在哪兒?因為這幅畫毫無「爆點」。那個時候以老百姓為題材的畫,有是有……但是還沒人見過用這麼大的尺寸來畫一群鄉巴佬的追悼會的,你想表達什麼?緊接著,庫爾貝的「組合拳」就跟上了,把滿腦袋問號的沙龍甩在一邊,他又創作了他的另一幅代表作:《畫室》。這幅就有意思了,而且很有意思。
畫面中一共出現了三十多人,每個人都有他/她的寓意:正中坐著的是庫爾貝自己,在他左邊的孩子代表純真,右邊的裸女代表了他的靈感,也叫繆思女神。然後是以畫布為分界線,畫布右邊都是庫爾貝的朋友、贊助商、家人。他們的寓意分別代表著「詩歌、音樂、哲學、真理」什麼的,據說這些都是他喜歡的人。那麼畫布的左邊,就被認為是庫爾貝討厭的人,他們都是一些罵他的人。不過這也是一種說法,還有種說法就單純許多,左右兩邊只是他畫過的和沒畫過的人……值得注意的是這位老兄,他是誰?他的名字叫拿破崙三世,沒錯,他就是當時的法國皇帝……
如果畫布左邊真的是庫爾貝討厭的人……那麼,他幹麼要和皇帝作對呢?經過現代X光掃描技術發現,這幅畫中本來沒有拿破崙三世,是後來加上去的,為什麼?一八五五年,法國舉辦世界博覽會,庫爾貝帶著他的這兩幅超級巨作參展。但是因為題材太「不上臺面」而被評審團拒收了──評審團的幕後老大就是拿破崙三世。庫爾貝會不會是因為不服氣,而把皇上陛下畫到畫面左邊的呢?這就不得而知了,但是,庫爾貝在被拒後,確實幹出了一件讓人大大跌破眼鏡的事……他一氣之下在世博會會場旁邊搭了個棚子,以個人名義開了一場「現實主義」畫展。這種對政府叫囂的舉動,讓庫爾貝徹底紅了,慕名而來的人們擠滿了他開畫展的棚子,所謂「人氣爆棚」估計就是這麼個狀態吧。
後來,庫爾貝的名氣越來越響……巴黎人都知道,藝術圈出了個敢和拿破崙家族公然作對的叛逆青年。
可能是為了拉攏這個壞小子,也可能是為了緩和氣氛,拿破崙三世主動向他伸出了橄欖枝──授予他榮譽軍團十字獎章。這可以算是普通老百姓能獲得的最高榮譽了,對一個藝術家來說,拿到這玩意兒基本就等於「煉成了」,等於官方承認你的大師地位,以後你的畫想賣多少錢,就是你自己說了算。面對這個藝術家們夢寐以求的榮譽,庫爾貝就回應了三個字:「我不要!」(看來他真的很討厭「拿三」……)拒絕得徹徹底底……從此,他和拿破崙家族的樑子算是結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