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AHA HADID
 
熱賣排行榜
紙本書
電子書
莫斯科紳士
精準寫作:寫作力...
哈佛商學院的美學...
貓咪也瘋狂(全彩...
82年生的金智英
痠痛拉筋解剖書【...
刀(奈斯博作品集...
理想的簡單飲食
看懂好電影的快樂...
當時間開始:地球...
 
日日好日:茶道教我的幸福15味
日日好日:茶道教我的幸福15味
日日是好日: 「お茶」が教えてくれた15のしあわせ

分類: 生活休閒 > 飲食
書號: BM0020R
作者: 森下典子
譯者: 夏淑怡
出版社: 橡實
書系: More
出版日期: 2018-05-08
語言:繁體中文       ISBN: 9789579001533
規格: 15 cm * 21 cm / 平裝 / 黑色
頁數: 240 頁   
定價: 320
關鍵字: 茶道 茶葉 品茶
哪裡買:
博客來
誠品
金石堂
內容簡介

 森下典子習茶25年的點滴紀錄,正是茶道真味。

茶人共同推薦,
讓人一讀再讀、簡單與美的心靈讀本。

 

啊,還好有來!每次上茶道課時,一定會有如此深刻領悟的瞬間。

剛開始,無論多努力想要了解,始終無法知道自己在做什麼。

在經過二十五年階段性的開悟後,如今終於知道箇中的道理。

雨天聽雨,下雪日觀雪,夏天體驗酷暑,冬天領受刺骨寒風……

無論什麼樣的日子,盡情玩味其中就好。

茶道就是教導人這樣的「生存之道」。

 

在難以生存的時代、在黑暗中喪失自信時,

茶道皆能教導你如何安然度過,

亦即「放開眼界,活在當下」。

 

◎看似束縛的茶道中,存在無限自由

──雖然我們一直重複練習愈來愈難的御点前,但口中品嘗和菓子、手碰觸道具,眼睛觀賞花飾,以及從字畫感覺到的意境,都是很真實的體驗。每週的茶道課,我們只是認真以視覺、聽覺、嗅覺、觸覺、味覺五種感官去感受當下的季節,發揮豐富的想像力。不久後,就真的開始有所改變……

 

──任何事皆存在季節感,而且配合當天的主題,這就是茶道的款待。茶道依季節的循環,將日本人的生活美學與哲學變成親身體驗,了然於心。真正的體悟需要時間,可是在「啊,原來如此」的那一瞬間,會完全化為身上的血與肉。

 

──茶道的領悟並無時間限制,無論只需三年或需要二十年,都是個人的自由。該領悟時就能領悟,成熟的速度因人而異,就靜待個人的時機。早理解的人,不因此獲得較高評價;晚開竅的人,也自然能展現自己的深度。

 

【茶人一致推薦】

李曙韻(人澹如菊茶書院創立人)
祝曉梅(茶名宗梅,東吳大學推廣部日本裡千家茶道專任講師)
解致璋(清香齋主持人)

(原書名:茶道帶來的十五種幸福)

名人推薦

 茶人推薦(依姓氏筆劃)

 

李曙韻人澹如菊茶書院創立人

日日是好日》是一位日本茶人習茶二十五年的生活日誌,

作者恬澹低調的文字風格,一如修行多年的茶人姿態。

誠心推薦給懂茶或不懂茶、習茶或教茶的您。

當年首次閱讀,觸動了我初懂茶事的那份記憶。

多年後再度温習,仍然感動不已。

 

祝曉梅(茶名宗梅,東吳大學推廣部日本裏千家茶道專任講師)

翻開這本書,就如翻開我學習茶道的心情扉頁,

瞬間穿過時光隧道,回到最初的原點……

探索的好奇、恩師的話語、大自然的啟示、學習的興奮……

一幕又一幕、躍然紙上、歷歷猶新。

 

解致璋(清香齋主持人)

本書深受我們身邊學習「台灣茶道」的朋友們喜愛,

森下典子小姐的文筆優美親切,深情自然流露,

有如多年不見的好友,對你細細敘說動人心肺的別後故事。

我對於她書寫的茶道美學,一點也不感到隔閡,

因為我們兩地的文化來自同一個源頭。

 

作者簡介

 作者簡介

森下典子
1956
年生於神奈川縣橫濱市;日本女子大學文學部國文科畢業;曾任《週刊朝日》「事件園地」專欄採訪記者;1987年以專欄寫作經驗,出版《典奴溫度計》;此後於多家雜誌執筆發表報導文學、隨筆等;二十歲開始學習茶道,迄今持續中;著作包括《典奴波斯灣冒險》、《典奴日本導覽》(文藝春秋)、《剛開始戀愛》、《感動典奴的故事》;現居橫濱。

 

譯者簡介

夏淑怡

東吳大學日文系畢業,曾任職《日本文摘》、時報文化出版公司、錦繡文化企業,現為專職譯者。

目錄

 推薦序茶烟幾縷,黃鳥一聲……                 解致璋

推薦序空谷足音                               祝曉梅

推薦序一本永不褪色的茶人日誌                 李曙韻

前言 

序章 所謂的茶人

第一章 知道「自己,一無所知」

茶道,最講究的是「形」,先做出「形」之後,再在其中放入「心」。

真正的學習之道,就是在教授者的面前將自己歸零……

第二章 自然上手

不斷重複的動作,點點滴滴串連起來,不知不覺間串成了一條線。

馬上做,不要思考。手自然知道,聽手的感覺行事。

第三章 集中精力於當下

老師只是一股勁地積極向前,絕對不停留,也不容許我們戀棧逝去的季節。

好好轉換心情。現在只要專心眼前的事……

第四章 觀有所感

光是這樣一個動作,就讓我感動不已。

老師鞠躬的模樣,就像是鳥兒瞬間展翅抖動身軀,再輕鬆回復原貌般優雅自然。

第五章 目睹真品

每個人喝完茶,還要細細品味所用的茶碗。

試著用手品味,沒多久就像握著一個輕巧、溫暖的小生物,連先前的尷尬感都消失了。

第六章 品味季節

茶具雖然帶來如此戲劇性的驚奇,

但讓我們從中體悟季節感的卻是武田老師的「刻意安排」。

第七章 五感與自然相繫

十一月的雨總是下得無精打采,有點落寞似地滲入土中。

六月的雨卻是嫩葉彈跳的回響!雨聲就是綠葉朝氣蓬勃的音響。

第八章 用心於當下

我發覺自己一直專注於煉製濃茶,什麼也沒想,就坐在茶釜前攪拌抹茶,所有心思都放在這碗茶湯裡。此刻,我的心百分之百放在當下。

第九章 順其自然過日

當人們才剛竊喜在和旬陽光下不必穿毛衣時,卻又襲來一波寒流,讓人誤以為春天還遙不可及而失望惆悵。季節就這樣,在冷暖交替間循環蛻變。

第十章 這樣就好

「停下來」、「不停下來」怎樣都無所謂,這並非「yes」、「no」的問答,只要「到停下來為止,都不先放棄」就夠了。

第十一章 人生必有別離

想見面時,就見面;有喜歡的人時,就明白對他說喜歡;花開了,就慶祝;談戀愛時,就好好愛個夠;有高興的事與人分享,就好好與人分享。

第十二章 傾聽內心深處

就像茶室時而開放、時而緊閉一樣,人心也隨季節的變化敞開、緊閉,然後再度敞開……,就像呼吸循環不已。

第十三章 雨天聽雨

雨天聽雨,下雪日觀雪,夏天體驗酷暑,冬天領受刺骨寒風……無論什麼樣的日子,盡情玩味其中就好。茶道就是教導人這樣的「生存之道」。

第十四章 靜待成長

從外在看來,茶道的風景只不過是穩當坐著,但其實同時在看不見的地方,早已產生變化。
那種沉默是濃郁的。

第十五章 放開眼界,活在當下

就這樣又到了「初釜」。雖然每年不斷重複同樣的事,可是我最近常在想,能每年這樣做同樣的事,真幸福呀!

 

後記

 茶烟幾縷,黃鳥一聲……

 

結廬松竹之間,閒雲封戶。

徒倚青林之下,花瓣沾衣,芳草盈堦。

茶烟幾縷,春光滿眼,黃鳥一聲,此時可以詩,可以畫。

明 陸紹珩

  

一本永不褪色的茶人日誌

 

身為茶課老師,不知不覺已近十五年了。每每開新班授課,面對一個個新面孔仍然感覺責任沉重,準備不足。茶課要上什麼?要學多久才能畢業?這是一般初學者的普遍疑問。有人單純只想透過茶事訓練來放鬆身心,有人則沉醉於茶器與茶席舞臺;有人想學習技法將茶湯泡好,有人則想摒棄形式親近禪道。形式重不重要?怎樣才是理想的茶湯?有人將茶道視為宗教,有人則把茶道納入哲學;如果英語是目前仍然暢行的國際語言,那茶道的語言又是什麼呢?茶人又如何在掌握這門語言之後與外界溝通?

 

記得十幾年前初次到京都遊玩,填寫入境卡職業欄時表明是茶文化工作者,竟受到海關人員極高的禮遇。或許這是個案,但茶道在日本常民的意識中已然是文化的最高領域。在台灣,茶課老師往往得扮演多重角色,從土壤生態、茶樹品種、茶葉療效、製茶工藝、茶湯技術、茶空間美學乃至宇宙生命科學,都是不得不涉獵的領域。而當我在接觸日本茶道時,對於普遍的茶道教授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事茶態度,不免驚訝。就如同本書中武田老師對森下典子的問題,回答道:「理由並不重要,重要的是照著做。也許你們會覺得反感,但茶道就是這樣。」茶道就是如此?在西方教育的影響下,老師常鼓勵大家勿囫圇吞棗,要學習思辨提出疑問。相較於斯,日本茶道就是典型的東方思維:「馬上做,不要思考。手自然知道,聽手的感覺行事。」手的感覺,就是古人說的「熟能生巧」吧!傳統工匠長年在鍛煉指頭工夫,不需思索,指尖自然就反射了內心的情緒。然而為避免流於匠意,應時時刻刻回過頭來「聆聽」心的聲音。

 

大學時讀米蘭˙昆德拉《生命中不可承受之輕》,箇中奧義難以言喻。經過多年的茶事訓練,生命也被鍛煉得更為堅毅。當讀到武田老師指導典子以輕馭重的茶道手勢:「沏茶時,重的東西要輕輕放下,輕的東西才重重放下喲。」淡淡一語道盡生命的矛盾本質。我們往往因用力過度而造成自己與他人的負擔,故「舉重若輕」才是用心而不過度用力的智慧表現。

 

大道無器,中國自古祟尚老子無為的自在,却又同時推祟儒家的禮儀之邦。武田老師說:「茶道,最講究的是形,先做出形之後,再在其中放入心。」先取其形後置其心,也就是透過茶道儀式以達到靜心的目的。茶人長年在固定的形式上演練,即便身處鬧市,仍能將心安定下來。

 

本書是一位日本茶人習茶二十五年的生活日誌,作者恬澹低調的文字風格,一如修行多年的茶人姿態。誠心推薦給懂茶或不懂茶、習茶或教茶的您。當年首次閱讀,觸動了我初懂茶事的那份記憶。多年後再度溫習,仍然感動不已。原文書名《日日是好日》,出自佛經《碧巖錄》,意指透過修行改變了心境,即便遇上生命逆流,都能以平常心相待。一如茶人在面對不同茶湯或茶客時,應秉持此生唯一或最終一次的態度,心存感念而歡喜。面對二○一二的眾家末世之說,本書的再版意義甚遠。

人澹如菊茶書院 李曙韻

 

森下典子小姐的文筆優美親切,深情自然流露,有如多年不見的好友,對你細細敘說動人心肺的別後故事。

 

中國是茶葉的故鄉,從綠茶到紅茶,世界上所有的製茶方式都是中國人發明的。

 

無窮出清新,是中國茶葉寶貴的特質,源源不休止的蛻變來自古老文化的美學基因。自古至今,由於製茶的方法不斷沿革,飲茶的方式也就跟著相應調整變化;而對於茶香、茶味無窮盡的追尋,又反過來刺激製茶的方法不停地流變與創新。

 

中國歷史上三個品茶文化璀璨的時期——唐代、宋代、明代,所飲用的茶類都是綠茶。煮茶法、點茶法、泡茶法,分別代表各個時期不同的時代風格與情感,我們現代所風行的泡茶法延續了晚明以後的喝法。烏龍茶這種繁複的製法在中國歷史上出現得很晚,不過最遲在清初已有文獻記載。清代,烏龍茶隨著福建閩南和廣東潮汕地區的移民傳入台灣。

 

自從西元七八年,唐代陸羽書寫《茶經》,把飲茶這事提升到「品茶」的境界——用欣賞品味的態度來飲茶,把它當成一種精神上的享受,一種鑑賞的藝術之後,雖然飲茶的形式有所變異,但由品茶意境開展而來的審美情趣,卻像條河流,一直在歷代的風雅人士心中迴盪綿延,與詩書、繪畫、陶瓷、焚香、插花、彈琴等事,交織成一脈精微燦爛、儒雅閒適的生活美學,直到清代才開始逐漸衰微沒落。

 

西元一一九一年,南宋光宗時代,到中國參訪的榮西禪師把祥和的寺院點茶法和蒸青綠茶製法帶回日本,並以漢文寫成日本第一本茶書《吃茶養生記》,從此品茶的風潮隨著禪宗思想在日本傳播開來。雖然在現代中國,古代的飲茶方式已完全消失了,但日本卻把點茶法完整地保存在細膩而獨特的茶道文化之中,直到今天。

 

不論任何時代,茶香都是我們寄託情感的好地方,不論外在物質條件充裕或者不足,我們都可以在茶湯的美味中找到安慰。然而,伴隨著品茶情趣開展出來的生活美學,卻無法不跟著中國近代的動盪和戰亂而衰退。十九世紀中葉以來,接連的戰爭與革命,品茶的藝術不但無從發展,而且被中國人遺忘了。直到近三十年,台灣由一個貧窮的島嶼轉變為富裕的地區了,在富裕後趨於沈澱的社會中,又漸漸興起一股細緻的品茶時尚,為我們整體的生活情調帶來了明朗的氛圍。

 

誠如森下小姐所言,每年季節不停地循環,人生亦有季節的起伏,除此之外,還有更大的循環不斷重覆上演。國家的興衰、文化的開閤,是否也歸屬於自然的節奏、生生不息的循環呢?

 

我對於森下小姐敘說的茶道美學,一點也不感到隔閡,因為我們兩地的文化來自同一個源頭。

清香齋 解致璋

紅酒能,普洱
茶為什麼不能
英式下午茶的
慢時光: 維
英式風味調茶
:19款經典
茶與茶人:2
2則茶的故事
好日日記:茶
道教我的二十
【日日好日套
書】(二冊)
英式下午茶的
慢時光〔全新
【認識台灣茶
套書】 (二
Copyright © 大雁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 版權所有,禁止轉載 ■
服務電話: (02)8913-1005 時間:週一 ~ 週五 9:00-17:00 服務信箱:andbooks@andbooks.com.tw Design By Devise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