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很重要嗎?
為何要花時間重讀已經看過的書?
東方與西方在閱讀上有何不同?
閱讀真的能影響我們嗎?
打開牛津大學出版社最受歡迎通識讀本,
用最簡明的方式了解閱讀的歷史進程。
人們總是認為「自己知道閱讀是什麼」,但閱讀在許多方面仍舊是一個複雜且神祕的過程。
閱讀,是作者和讀者之間的一種合作行為,而且永遠無法完全控制,因此在不同的時空背景下,閱讀有著不同的意義。
閱讀,是從我們看到的內容裡創造出自己的幻想,在腦海中翻新作者的文字,進而發展出自己的想法、理論和論證。
閱讀跨越地域,跨越世紀,更跨越了社會的分歧。
本書帶領我們探索閱讀史,同時披露為何閱讀是人類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為何蘇格拉底和柏拉圖都非常懷疑書面文字,卻相信口述傳統?
東西方在閱讀上的演變與時代背景——在歷史的大部分時間裡,閱讀是精英們的專利;十八世紀開始,國家的識字水準和經濟息息相關,閱讀變成出於政治目的。
在不同的時代中,曾因閱讀引發了什麼驚人事件?
為何有些統治者會禁止閱讀?政府透過多種管道進行審查:控制出版、摧毀圖書館,甚至焚燒作者及其作品。這種時代現象背後有著怎樣的故事?
現代的數位閱讀有什麼局限?
電腦遊戲是否可以成為偉大的文學?我們能定義什麼是小說嗎?
閱讀能給予啟發、慰藉、自由、激勵和顛覆,更是寫作的必要條件。
閱讀主要在建立聯繫、收獲並累積知識,
而不是一個「在虛假中辨別真理」的批判過程。
閱讀能對大腦與思想產生無數影響,可以是恐怖的、精神的、情色的、激勵人心的、娛樂的、知識性的……。
人類學家認為:閱讀讓人得以超越自我,在時空中有新的歸屬感;閱讀讓人對所屬的社會有了批判視角;閱讀和寫作讓科學取代神話成為知識,讓合理的做事方式取代了約定俗成。
本書闡述閱讀的演變過程,從古代世界到數位文本,從色情書刊到焚燒書籍,從數位防火牆到哈利波特。還探討和閱讀有關的事:印刷、手稿、毛筆、甲骨文、造紙、閱讀障礙、圖書館、語言、翻譯、默讀、閱讀對大腦的影響等。
【你是知識控嗎?關於牛津通識課】
用最簡明直白的方式,了解現代人最需要知道的大問題。
牛津通識課(Very Short Introductions,簡稱VSI)是英國牛津大學出版社(Oxford University Press)的系列叢書,秉持「為所有讀者提供一個可讀性強且包羅萬千的工具書圖書館」的信念,於1995年首次推出,多年來已出版近700本讀物,內容涉及歷史、神學、藝術、哲學、文學、醫學、自然科學、政治等數十多種領域。每一本書對應一個主題,由該領域公認的專家撰寫,篇幅簡潔精煉,並提供進一步深度閱讀的建議,確保讀者讀完後能建立該主題的專業級知識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