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畫不懂帶團隊、漫畫不懂帶人
 
熱賣排行榜
紙本書
電子書
莫斯科紳士
精準寫作:寫作力...
哈佛商學院的美學...
貓咪也瘋狂(全彩...
82年生的金智英
痠痛拉筋解剖書【...
刀(奈斯博作品集...
理想的簡單飲食
看懂好電影的快樂...
當時間開始:地球...
 
發現問題思考法:突破已知框架,打開未知領域,升級你的思考維度
切換至電子書
發現問題思考法:突破已知框架,打開未知領域,升級你的思考維度(絶版)
問題解決のジレンマ:イグノランスマネジメント:無知の力

分類: 商業財經 > 行銷企管
書號: SP0009
作者: 細谷功
原文作者: 細谷功(HOSOYA ISAO)
譯者: 程亮
出版社: 日出
書系: Aplus
出版日期: 2019-10-21
語言:繁體中文       ISBN: 9789869785082
規格: 14.8 cm * 21 cm / 平裝 / 黑色
頁數: 304 頁   
定價: 400
關鍵字: 思考 無知 後設思考法
哪裡買:
博客來
誠品
金石堂
內容簡介
管理大師杜拉克最後關注課題:無知的管理。
從認清無知開始,才有機會全面探索所有可能。
身處AI時代,必須學習從上游端發現問題。
跳出既有視角,超越思考界線。


  一直在解決問題的人,不可能發現問題。
  發現並定義存在於「未知」領域內的問題,是未來需要的基本能力。

  我們往往被「解決問題型」的價值觀所支配,在已知的範圍內努力解決已經存在的問題。然而,「靠知識量取勝」和「解決既有問題」已不再是我們該努力的課題,發現並定義存在於未知領域內的問題,才是我們更應該做的。理解「發現問題的思路」,意識到「無知、未知」,就能獲得打破「知識之牆」的創意。

  ◎先來測試一下,你擅長解決問題?還是發現問題?
  ‧擅長團隊合作,受前輩青睞?還是強調個人觀點,也會跟前輩或朋友起衝突?
  ‧即使身處對自己不利的環境中,也一定會努力擺脫困境?還是會立刻尋找其他新環境?
  ‧會認真完成所有工作?還是如果覺得工作本身毫無意義,就會將其推翻?
  ‧不管在學校或社會,總是遵循「主流」?還是喜歡遵循「支流」甚至反道而行?
  ‧總是比常人多付出一倍的努力?還是總在拚命想著怎樣可以「更輕鬆」?

  ◎向「螞蟻」和「蟋蟀」學習
  作者以《伊索寓言》中的「螞蟻和蟋蟀」來比喻、分析「解決問題型」和「發現問題型」這兩種思考方式的差異和特徵。擅長解決既有問題的人並不擅長發現問題,反之亦然。理解這兩種思考方法的機制,學會根據不同場合加以區分、運用,才是重要關鍵。
  ‧從「存量」到「流量」
  ‧從「封閉體系」到「開放體系」
  ‧從「固定維度」到「可變維度」

  ◎從解決問題到發現問題,你需要提升思考的維度
  藉由以下三種提升視角或思考「維度」的方法,協助讀者於未知領域中,更清晰地發現問題,從而做到真正地解決問題。
  ‧抽象/類推:從大量不同的事物與現象之間找出共同法則,從不同領域借用思維
  ‧思考的軸:針對個別事項確定思考的基準視角,找出思維盲點
  ‧詢問Why:重複詢問為什麼,抓住問題的本質,發現真正應該解決的新問題 

作者簡介

作者簡介

細谷功(HOSOYA ISAO)


  細谷功,商業顧問。畢業於東京大學工學部。曾就職於東芝公司,後來進入永安諮詢公司(Ernst&Young Consulting,QUNIE前身)負責產品開發等領域的戰略制定,以及業務改革計畫的制定、執行與定義。現任QUNIE顧問研究員,並另於多家企業、大學進行演講和講座,提倡發現和解決問題的高維度思考法。著有《鍛鍊你的地頭力》《不用腦袋思考,你就一輩子領死薪水》《具體與抽象:換個角度,就會看到不一樣的世界!》等書。 

目錄

前言

PART1
「知」與「無知、未知」
闡明其結構

1.1「不知道自己不知道」=「未知的未知」的盲點
1.2「知」是「事實和解釋的組合」
1.3「無知、未知」的思考框架
1.4 已知和未知的不可逆迴圈
1.5 蘇格拉底和杜拉克提倡的「無知」的兩種視角

PART2
「解決問題」的困境
能「解決問題」的人不能「發現問題」

2.1「 知(識)」的困境
2.2「 封閉體系」的困境
2.3「解決問題」的困境

PART3
「螞蟻的思維」VS.「蟋蟀的思維」
從解決問題到發現問題

3.1「螞蟻思維」與「蟋蟀思維」的差異
3.2 從「存量」到「流量」
3.3 從「封閉體系」到「開放體系」
3.4 從「固定維度」到「可變維度」
3.5 從「奇異點」出發的問題發現法
3.6 螞蟻和蟋蟀是否能共存共榮?

PART4
發現問題所需的「後設思考法」
提升維度發現問題

4.1 上位概念與下位概念
4.2 透過「抽象化、類推」升維
4.3 透過思考的「軸」升維
4.4 透過「Why(上位目的)」升維
4.5 如何活用「後設思考法」

後記

附錄 「無知」名言錄
參考資料、引用文獻 



  一生留下近四十本著作的管理學大師杜拉克(Peter Drucker)在逝世的前兩年左右(二○○四年初),曾接受美國《財富》(Fortune)雜誌的採訪,記者問他:「假如您還沒有寫的主題,會是什麼?」杜拉克答道:「是無知的管理。要是早寫出來,大概已經成為我的最高傑作了吧。」

  無知的管理……對經營學早已瞭如指掌,預見了「知識社會」和「知識勞動者」的杜拉克,在人生的最後階段究竟想告訴我們什麼?

  說起無知,距今兩千多年,蘇格拉底曾提出「無知之知(自知無知)」這個非常著名的概念。當時,蘇格拉底聽說德爾菲神廟有一個神諭,稱「蘇格拉底是最有智慧的人」,可是他自己卻「完全不曉得為什麼」,於是他便與眾多「智者」交談,最後得出一個結論——自己與他們的不同之處在於「我知道『自己是多麼無知』」。這便是「無知之知」的由來。

  奇妙的是,「經營學之父」和「哲學之父」摸索到最後的終點都是「無知」。也就是說,「無知」是孕育新智慧最重要的關鍵字。

  這聽起來有點像問禪。「知識淵博」為好,「無知」為不好——這是世間「最基礎的常識」,但本書反而挑戰這個價值觀,在探究「杜拉克和蘇格拉底究竟想告訴我們什麼」的同時,也試著對實際用來發現問題的思維方法論進行解釋。

  ●「無知、未知」與解決問題的困境

  「請寫下你對『租庸調法』的認識。」
  這是一九○八年日本舊制第一高中(現日本東京大學教養學部)的入學試題。這個題目對考生的「填鴨式知識量」有著極高的要求。
  如今,這樣的問題已經完全不適合用來甄選人才了,因為如果只是單純地比較「知識量」,人類是敵不過電腦的。

  IBM 的人工智慧「華生(Watson)」,曾在美國最受歡迎的智力問答節目《危險邊緣》(Jeopardy)中戰勝人類冠軍。從人工智慧擊敗國際西洋棋世界冠軍開始,電腦已經逐漸在各種智力活動中淩駕於人類之上。「靠知識量取勝」和「解決既有問題」已不再是人類該努力的方向。

  現階段,人類應該把努力的方向轉換至(廣義的)解決問題上,也就是發現並定義沒人察覺到的新問題這個「上游部分」。在商業、教育等多種領域上,均要求這種「從下游到上游」的需求轉換。

  以商業而言,所有業界一致要求員工以「發現問題型」的方式工作,也就是說要能夠主動發現顧客的潛在需求,而不是被動應付顧客的交易需求;不是在其他公司後面苦苦追趕,而是創造出業界前所未有的革命性商品或服務;不是單純提供個別商品或服務,而是從需求中挖掘出顧客的根本需求並提出方案。用河流來比喻,就是不要在下游靜靜等待順流而下的獵物落網,而是應該站在險峻的上游,即便需要在岩石間反覆搜尋,也要找出隱藏於其間的獵物。

  這裡的問題在於,「下游」和「上游」不僅各自所需的著眼點不同,各自要求的工作價值觀和技能也不相同,有時甚至完全相反。也就是說,擅長(狹義的)解決既有問題的人不擅長發現問題,反之亦然。這便是本書所要講的重點──「解決問題的困境」。

  如今,社會、公司、學校所提倡的價值觀幾乎已統統被最佳化為「下游的價值觀」。因此,我們現在需要逆流而上,翻轉價值觀,將必要的思路轉換至「上游」。

  「上游」所需要的思維方式,不是拘泥於舊有成見的思維,而是發揮「想像力」和「創造力」來開拓新世界。換句話說,就是要將人類的「思考」能力完全發揮出來,僅此而已。為此,我們不能把知識當成「存量」來用,而必須將其視作「流量」來活學活用。這就要求我們必須轉換價值觀,著眼於「無知」和「未知」,而非積存知識。

  ●「困境」的機制和解決方法

  那麼,這種「困境」是由怎樣的機制(mechanism)產生,又需要如何解決呢?本書將以「無知、未知」為線索,從兩個角度分析。

  第一個角度是將無知、未知「當作『知』的對立概念」來分析。「知」有時會成為阻礙新發現的重要因素,所以本書會將重點放在重新認識既有的「知」的這個概念上,也就是著眼於「無知的優點」上。

  另一個是從「無知之知」這個角度來分析。蘇格拉底所提倡的重點不在於「無知本身」,而在於「無知的無知」(不知道自己無知)這種「後設層級(meta-level)」的無知。

  正如前文所述,解決既有問題這個(狹義的)「解決問題」,與發現新問題這個「上游」的「發現問題」,兩者所要求的思路和價值觀剛好相反。然而到目前為止,極度受到重視的卻是(狹義的)「解決問題型」思路。本書將徹底對照和比較兩者,闡明如何活用無知以消除「困境」的思路。其核心便是「從知到無知的視角轉換」,以及與此相關的三組關鍵字——「從存量到流量」「從封閉體系到開放體系」「從固定維度到可變維度」。

  本書會以「螞蟻和蟋蟀」作為比喻,來比較上述三種視角的思路,嘗試從「無知」的觀點出發,驗證一直被人們視為理所當然的「螞蟻是好,蟋蟀是不好」的價值觀,同時展開新的討論。

  此外,為了發現問題和定義問題,本書還提出「後設層級」這個跨越維度的高維度思考法,作為活用「無知」和「無知之知」的具體思考法。
  就像這樣,本書將為大家介紹解決「困境」的方法,也就是著眼於無知和未知,然後從中發現新問題和創造新視角的思考法。
  杜拉克在其一九九四年的著作《後資本主義社會》中,對「知識提高生產力」做了以下的論述,可供參考。

  「偉大的英國小說家福斯特(E.M.Foster,一八七九~一九七○年)提倡『聯結』的概念。(中略)聯結所需要的,是用來定義問題的方法論,其重要程度甚至超過當今主流之解決問題的方法論。(中略)需要『未知事物的系統化』(Organizing Ignorance)。事實上,這也是我從四十年前便已開始寫的書的標題,但至今仍未完成。」

  這裡的「定義問題」,接近本書所說的「發現問題」。而從這段話中,也能看出杜拉克一生的問題意識。

  ●本書全貌

  本書大致上由四個部分構成。
  PART1是對「未知的未知」加以闡述,同時提出本書對於「知」和「無知、未知」的定義框架。

  PART2是針對「『解決問題』的困境」,透過對比「河的上游和下游」,闡釋「解決問題與發現問題的思路差異」,在何種場合需要何種思路,它們之間存在怎樣的結構性矛盾,也就是存在怎樣的「困境」,以及「為什麼」會出現這種困境。發現問題居於解決問題的上游,但兩者之間並非一路暢通,而是存在不連續的裂縫。很多時候,人們正是因為沒有察覺到這一點,才難以發現問題。世人往往被「解決問題型」的價值觀所支配,本書會在這個部分提及該現象的原因,並探求困境的解決辦法。

  PART3是透過「螞蟻和蟋蟀」的類推,明確對比兩種思路,思考兩者的對立結構和「共存共榮」的方向性,同時指出基於「奇異點」的發現問題和用以預測未來的著眼點。任何領域均存在螞蟻思維的人和蟋蟀思維的人,關鍵在於理解這兩種思路的機制,根據不同的場合加以區分,各盡其用。

  最後的PART4是講解三種後設層級,打破屏障的後設思考法,也就是為了能夠像蟋蟀那樣「跳躍思考」,「用以發現問題的後設思考法」。

  這裡的關鍵字是「上位概念」和「後設視角」。本書將透過三種上位概念的用法,講解螞蟻思路與蟋蟀思路的差異,也就是講解「只用下位概念思考,或是配合上位概念思考」的差異,將可以產生具體創意的思考方法介紹給讀者。

  本書是直接舉出「無知」「知」等抽象概念,尤其在PART1、2中的論述非常抽象,部分讀者可能會感到難以理解。若出現這種情況,建議讀者可以先掌握PART1、2「重點」即可,從相對容易理解的PART3開始讀起,然後再回頭去讀PART1、2。

  希望讀者能理解「用來發現新問題之思路」的機制,並注意到「無知、未知」;「上位概念」和「後設視角」。只要讀者能產生可以打破舊有「常識與屏障」的創意,朝向新領域不斷躍進,本書就算達成目標了。 

小心,別讓思
考抄捷徑!
邏輯謬誤鑑識
班:訓練偵錯
邏輯思考防身
術:別讓謊言
你該不該相信
直覺?
99.9%都是
假設
槓桿思考術
不失算的大腦
除錯術:50
哲學的40堂公
開課:從「提
向哈佛菁英學
思考:全球菁
犯規心理學:
一個德國社會
一堂說話課:
鍛鍊自己的大
思辨的檢查:
有效解決問題
超前思考指南
:遠離直覺預
塗鴉思考革命
:解放創意隨
哲學經典的3
2堂公開課:
邏輯謬誤鑑識
班(增修新版
為什麼我們總
是相信自己是
大腦先生的一
天:從起床開
哲學能做什麼
?:公共議題
一口哲學:2
7場當代哲學
為什麼遇到不
確定的事情我
概念思考模式
:從醞釀概念
冷思考:社群
時代狂潮下,
深度思維:讓
邏輯思維更強
哲學,為人生
煩惱找答案:
本質思考習慣
:逃脫陷阱,
思考的法則:
打造美好習慣
歡樂邏輯養成
班,超有料!
解決問題的三
大思考法:交
OODA循環
思考【入門】
法律人的思考
法則:跟好律
三個邏輯學家
去酒吧:燒腦
打造數字腦.
量化思考超入
思考外包的陷
阱:在「快答
邏輯思維基本
概念:理性決
街頭的哲學:
29個熟悉的
策略思考:一
種稀有又精湛
精準提問:找
到問題解方,
數學通識講義
:搞懂人生最
【吳軍博士寫
給成年人的通
哲學能做什麼
?(二版):
在雅典學院聽
哲學課:跟著
深度思維(二
版):讓邏輯
你與世界的1
0個方程式:
本質思考習慣
(二版):逃
歡樂邏輯養成
班,超有料!
思考的法則(
二版):打造
三個邏輯學家
去酒吧:燒腦
Copyright © 大雁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 版權所有,禁止轉載 ■
服務電話: (02)8913-1005 時間:週一 ~ 週五 9:00-17:00 服務信箱:andbooks@andbooks.com.tw Design By Devise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