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序】
惟在興趣(摘錄)
文/祁立峰(《讀古文撞到鄉民》作者)
我不知道是什麼因緣與啟麟大大成為臉書朋友,但現實中我們僅見過一面,緣因討論一本
古典詩選集的編纂。雖然一開始我興沖沖勁搞搞,漫天雌黃打包票,但後來評估實在公私
務繁忙,羞赧地婉辭此約。後來我看到《大人的詩塾》一書,這才覺得其實啟麟大自己對
古典詩歌之造詣與嫻熟,根本無須我來越俎代庖。
我自己在學校教「詩選」課程,經常耳提面命提醒同學:報告時千萬不要只是上網查賞析
來照著唸。坊間的賞析文、賞析書太多了,更何況「詩無達詁」,各種直觀感受都有詮釋
空間。
但我覺得《大人的詩塾》可說是別構一體,從大人的角度對童蒙訓解,從父親的身份對孩
子說詩。當然這些故實或詩本事,倒不一定有什麼新鮮或新奇的解詁,或學術性的考證翻
案,但「詩藝」或所謂「詩教」(各位看到這樣的詞彙很容易就聯想起《詩經》的言志體
系與抒情傳統)其實本來就是一種情感式的相感發,就在《大》書中提到的這些詩詞,以
及百轉千迴、聯類蔓衍的典故、隱喻、詩話彼此相發明的寄託,我們讀到了一種詩詞本身
的風雅蘊藉與意在言外。
六朝詩經歷了某種輕豔的無意義,直到唐詩蔚為大國,誠如宋嚴羽《滄浪詩話》所說的
:「盛唐諸人,惟在興趣,羚羊掛角,無跡可求。故其妙處透徹玲瓏,不可湊泊,如空中
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鏡中之象,言有盡而意無窮」。
嚴羽所謂「興趣」不同於今義,興要唸一聲,即興發趣味,這是唐詩與宋詩最大的區別。
確實,在教學現場、在學術場域,我教同學讀歷代詩歌,希望他們唸詩話,談詩法,論詩
格,回到文學史發展的脈絡,但論詩、談詩與鑑賞詩,終究有一種「興」。興是一種轉喻
,是一種無機卻又脈脈相承的影響,我讀《大人的詩塾》就經常感受到作者聯類、比興的
巧思與架構。
很多論者都說這幾年古文普及或國學推廣的類型書很熱門,我自己也有專欄介紹古文古籍
,坊間出版的書我也讀過幾本。由於古文終究還是國文科教學現場的主力,所以我讀到的
不少還是課本的延伸,譬如就課文的核心古文補充,或以課本選的騷人墨客當成主角介紹
。
但其實回到新課綱所謂「素養」的核心,能力應該是內建的,如果為了讀懂或能教某篇課
文,將課文翻來覆去,深度賞析,其實未必有助於增加「素養」。惟有廣泛的閱讀,不受
限於課本而是針對真正的經典閱讀,我們才能在閱讀的海量大數據裡,建構起真正的素養
力。
因此我覺得相對其他的國學導讀、課本延伸補充的古文書,《大人的詩塾》非常符合新課
綱所謂「閱讀素養」的精神。它對學齡孩童來說,它能近取譬,多解鳥獸草木之名,並聯
想相關的主題與詩歌;而對於離開學校日久,卻又喜讀唐詩宋詞、熱衷於古典文學與文化
的成人來說,它深入淺出卻又不減知識含金量,紮實而系統地介紹了這些唐宋詩詞,談典
故,引詩話,述本事。因此我樂於推薦給各年齡的朋友們,一同領略古典詩詞的含蓄、靜
態與幽微。
【自序】
女兒禪
最近看小孩練習的生字有「雪、梨、夜」,喔喔,這題我會,唐朝岑參的〈白雪歌送武判
官歸京〉就同時用到這三個字:「北風捲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忽如一夜春風來,
千樹萬樹梨花開。」描述一場大雪之後,樹枝全部覆滿白雪,乍看之下,彷彿是滿樹的白
色梨花。但是這首詩除了開頭這四句很有點聯想的樂趣之外,也沒什麼必要教小孩念,那
就算了,不念這首。
我每天讀幾首古詩詞,每天陪小學生聊聊天,因此也每天上演這種內心戲:這首詩很有趣
,跟妳最近遇到的事情有關,我們一起念念。這些詩都是病酒、苦戀、仕途失意、嘆老傷
春又悲秋、雁過也悽悽慘慘戚戚,妳還是不要念好了。
仔細想來,大部分的古詩詞都不適合小學生念啊!為什麼呢?先回到古代文人的情境,想
一下他們為什麼要寫作呢?以及,為什麼他們的作品中那麼多的愁苦呢?
西晉陸機著名的〈文賦〉中,這一段或許很切合古人的寫作心情:
佇中區以玄覽,頤情志於典墳。遵四時以歎逝,瞻萬物而思紛。
悲落葉於勁秋,喜柔條於芳春,心懍懍以懷霜,志眇眇而臨雲。
大意是文人佇立於人世之間,從自己的心出發來博覽世間萬物;將自己的情感志趣,寄託
於古代的三墳五典。季節的變化,觸發他們悲歎光陰流逝;眼中的萬物,都能令他們思緒
紛紛。例如深秋時,他們因草木落葉而悲傷;芳春時,則因楊柳新生的柔條而喜悅。他們
心中永遠戒慎恐懼如懷霜雪,而志向卻高遠如上白雲。
看了之後心情很沉重吧?他們很難從生活中獲得樂趣啊!陸機還只是說深秋會悲傷,至少
春天能喜悅。但後來的文人愈演愈烈,證明了前一句所說:四時季節不管如何變化,他們
都有本事「歎逝」。例如杜甫在春天時見到「一片花飛」就傷心地認為減卻春色了。李商
隱甚至以此推崇杜牧「刻意傷春復傷別,人間惟有杜司勛。」文人真的有病吧,不只是傷
春,更要刻意、竭盡心力地傷春。
當然也是有一些快樂的詩詞,但我們從小就能琅琅上口的詩,幾乎都是愁苦的詩。例如「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歐陽脩對此就提出了解釋
:「蓋愈窮則愈工。然則非詩之能窮人,殆窮者而後工也。」不是寫詩、讀詩會讓人窮困
潦倒,而是因為愈是窮困潦倒時,會花愈多心力寫詩,也更能體會人生的難處,因此能寫
出更好的詩。
這麼說滿有道理的,開心時就去飲酒作樂,職場順利就更應該勤勉公事,誰還寫詩呢?只
有身處李白「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髮弄扁舟」的灰心時刻,蘇軾「有恨無人省,揀盡
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的孤單淒清,才會寫詩詞吧!難怪詩詞中滿是羈臣怨婦的牢騷
滿腹。
所以,不要在書店看見「讓小孩愛上古詩詞」之類的書名,就興沖沖買回家。相信我,雖
然這類書中收錄的都是經典詩詞,但是只要認真閱讀之後,就會發現:這些詩詞真是兒童
不宜啊!
詩詞中愁悶苦澀的心情,我們長大了才懂。而且,我希望小孩一輩子都不懂。「人生識字
憂患始,姓名粗記可以休」,蘇軾這話說得有點誇張,我覺得這樣說比較合理:「當你認
識了憂患,你就無法免於憂患了。」對小孩而言,我只希望這一天愈晚到來愈好。
因此,我陪小孩讀古詩詞,時常是「心懍懍以懷霜」。例如吧,不小心教了「天涯何處無
芳草」、「多情卻被無情惱」,她卻喜歡後面那句,為父真是懊惱。
話雖如此,陪小孩讀詩詞時都是開心的。不是都說「詩緣情而綺靡」、「詩賦欲麗」嗎?
看看這些美麗綺靡的文字,聽聽小孩純真無瑕的反應,怎麼可能不開心!那些長大才懂的
心情,留給大人就好。
所以,讀不讀詩詞其實也無所謂的,我只是很高興我們找到了一種愉快的相處方式。如果
哪天她讀詩詞讀膩了,或許我們一起讀讀佛經也很好,例如這樣:
當了把拔就大智慧了,就懂了其他事情都不重要。
(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
沒時間逛街因此襯衫不重要了,沒體力運動因此身材不重要了。
(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卽是空,空卽是色。)
然後知道,從前認為重要的事,多只是自尋煩惱。
(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
我放空著而妳豐富著,我放慢了而妳忽然就女孩了。
(無苦集滅道,無智亦無得。)
我假日陪妳散步,只為了和妳多點時間相處。
(以無所得故,菩提薩埵。)
菩提薩埵,菩提,覺;薩埵,有情。當我們覺有情,就菩薩了。
妳拈花了,而我微笑了,修著女兒禪,
天意憐幽草,人間重晚晴,
看著妳,如觀自在菩薩,度一切苦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