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論是講述亞洲史、歐洲史還是非洲史,全都離不開羅馬史——
羅馬是亞非歐的「歷史之母」。
◆◇從城邦到帝國,從共和到獨裁集權,從東西分治到政教相爭,
羅馬帝國的強大且長久是如何煉成的?◇◆
自西元前753年建城到西元1453年東羅馬帝國隕落,在這段漫長歷史過程中,羅馬從「神話時代」走向「帝國鼎盛」:經歷了文明的融合和基督教的形成,見證了教會與世俗權力之間的鬥爭,並在文藝復興與啟蒙運動等潮流中扮演關鍵角色——
★當羅馬征服之地越來越多、統治範圍越來越大,為了加強行政管理而進行階級改革:如何管理這些土地?如何安置非羅馬人?如何重新分配各階級權益?
★貴族與平民經過200多年鬥爭,最後如何收場?哪方勝出?
★羅馬人長期在陸地上征戰,缺乏海戰經驗;在西西里島遇上強大的迦太基艦隊,羅馬人如何致勝?
★戰勝了一個又一個強敵,確立了地中海霸權。在長年的對外擴張征戰中,羅馬人如何創造財富?
★「從此以後,羞恥心、法律、制度和國家對於暴行都失去了約束力。」獨裁官蘇拉為羅馬帶來了怎樣的腥風血雨?
★凱撒上位後,集軍、政、司法權力於一身,羅馬迎來了怎樣的局面?讓羅馬走向新時代的標竿性人物屋大維,他是真獨裁、假共和?
★帝制與共和是對立的體制,羅馬何以能成功融合兩者並維持近百年?
★東羅馬帝國為何衍變為外強中乾的空架子,導致繁榮帝國景象一去不返?
兩千多年的歷史波瀾壯闊,「政治鬥爭」與「軍事征服」交織其中,造就羅馬的輝煌——
橫掃歐亞非,主宰地中海;在法律、政治體制、建築工程、軍事戰略、文化傳播、貿易、宗教影響及城市規劃等的創新與成就,影響西方世界數千年。
◆◇羅馬人的「狼性」基因與「重商」特質,使其本能地對外武力擴張與追求利益,並擅長在權力與競爭中使用靈活多變的手段。
羅馬在諸多領域都有卓越成就,但後期政治腐敗、社會不平等、軍事鎮壓與宗教衝突等問題,終究導致它走向衰亡。
這段2200年的歷史,是興衰更迭的複雜進程——從城邦到王政,再到共和、帝制;權力鬥爭接連不斷,民主派與元老派之爭,同盟間戰爭,帝國宮廷醜聞頻傳……。
本書深入剖析羅馬的興衰變遷,揭示西方神話、政治、經濟與文化背後的邏輯,呈現出一幅更清晰與生動的羅馬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