爺爺與我-暢銷經典版
 
熱賣排行榜
紙本書
電子書
莫斯科紳士
精準寫作:寫作力...
哈佛商學院的美學...
貓咪也瘋狂(全彩...
82年生的金智英
痠痛拉筋解剖書【...
刀(奈斯博作品集...
理想的簡單飲食
看懂好電影的快樂...
當時間開始:地球...
 
喚醒安全感的多重迷走神經練習:50個重建身心連結的實用方案
喚醒安全感的多重迷走神經練習:50個重建身心連結的實用方案
Polyvagal Exercises for Safety and Connection: 50 Client-Centered Practices

分類: 醫療保健
書號: AD2007
作者: 黛比•黛娜
原文作者: Deb Dana
譯者: 謝汝萱
出版社: 如果
書系: healing
出版日期: 2025-10-29
語言:繁體中文       ISBN: 9786267752425
規格: 15 cm * 21 cm / 平裝 / 黑色
頁數: 328 頁   
定價: 560
關鍵字: 心理諮商 身心健康 創傷 自律神經失調 身心和諧 自律神經 身心失調 身心平衡 身心調和 史蒂芬.波吉斯
哪裡買:
博客來
誠品
金石堂
內容簡介
恢復自律神經,從調節迷走神經開始
最完整的迷走神經練習,帶你把療癒融入日常

當神經系統學會安全,身體才願意放鬆,情緒才有可能調節,
透過多重迷走神經理論,運用神經可塑性的力量,重建身心連結,回到健康。

本書作者黛比・黛娜(Deb Dana)是與多重迷走神經理論創始人史蒂芬・波吉斯(Stephen Porges)博士合作最深的治療師,也是被公認為最能將此理論清楚轉化為臨床實務應用的專家。
在本書中,她提出「BASIC」五階段神經調節架構(友善、關注、塑造、整合、連結),
並據此設計出50項可靈活運用於治療現場與日常生活的練習。
這些練習將引導你與自身的神經系統建立友善關係,
逐步從慣性的生存模式轉向安全與連結的身心狀態。

這不只是一本創傷療癒手冊,更是一份教你在生活中練習安全感的指南。
不論你是治療師,還是希望自我修復的讀者,
都能藉由這本書,從身體覺察出發,重新連結自己,建立內在的穩定與安全感。


  ․心理創傷與身心整合治療領域的重要突破——「多重迷走神經理論」
  1994年史蒂芬•波吉斯博士提出多重迷走神經理論,認為自律神經其實有三大部分, 
  •發展最早的背側迷走神經系統,會讓生物在遇到巨大的恐懼事件時凍結並解離。
  •接著發展出來的是交感神經系統,負責戰或逃的反應。
  •最晚發展出來的是腹側迷走神經系統,它提供獲得安全感的能力,讓人有能力維持身心穩定,不會遇到壓力就立即進入戰或逃及解離反應。

  ․腹側迷走神經失調,身體和心理都會同時出問題
  當腹側迷走神經的調節能力受損時,會影響我們感受安全、社交互動、情緒穩定與身心整合的能力。如果出現憂鬱、焦慮、恐慌、退縮、情緒麻木;或容易波動、過度警覺;失眠、慢性疼痛、心律不整,消化問題、過勞、缺乏表情等現象,都告訴我們可能是腹側迷走神經出了問題。

  ․藉由神經可重塑的特性,重新喚醒腹側迷走神經
  現代人的生活形態,讓腹側迷走神經失去功能,本書藉由各種可在日常生活中執行的練習,覺察自己所處的神經狀態,改變神經的反應模式,藉由神經可以重塑的特性,讓我們的腹側迷走神經足夠活躍,身體就能和大腦協同工作,有能力處理問題、改善健康和改變自我。

  ․與自己建立友善關係的50個BASIC迷走神經調節練習
  BASIC神經調節練習的架構是一條從防衛走向連結、從生存走向修復的實作路徑
  Befriend(友善)——以自我慈悲的態度覺察身體;
  Attend(關注)——辨識神經狀態的細微變化;
  Shape(塑造)——活化腹側迷走神經;
  Integrate(整合)——重組經驗、恢復神經調節力;
  Connect(連結)——重新建立與自我與他人的關係,讓療癒發生。
  本書共有50個依據 BASIC架構設計的練習,透過呼吸、日誌、動作與日常實作,幫助你從防衛反應轉向穩定與韌性,打造一條通往安全感的身心之路。

  無論是治療師、心理師、輔導員、瑜伽與正念教師、身心工作者,或是希望提升自我調節力、理解自己神經系統的人,這本書都將成為你珍貴的實踐指南。

本書特色

  ․首創 BASIC神經調節架構,藉由五個階段重建神經韌性與身心協調力
  ․結合呼吸、意象、感官、身體動作、日誌、藝術等多種方法的50個實作練習
  ․每項練習皆附理論說明,有助深入了解練習的設計基礎及臨床引導
  ․有配合治療進度設計的追蹤表,適合個人實作與臨床治療並行使用
  ․能具體幫助強化腹側迷走神經,恢復與自我、他人、世界的連結

作者簡介

作者簡介
黛比.黛娜(Deb Dana)


  臨床治療師、顧問、作家與演講者,專注於複雜性創傷的療癒工作。她擅長將艱澀的多重迷走神經理論轉化為清晰易懂、實用可行的方法,因此在國際身心治療領域中享有盛名。

  她是多重迷走神經理論創始人史蒂芬・波吉斯(Stephen Porges)博士在臨床應用與大眾溝通領域的主要合作夥伴,著有《多重迷走神經練習》、《療癒創傷,我如何是我》等暢銷著作,並與波吉斯博士共同編輯《多重迷走神經理論的臨床應用》(The Polyvagal Theory in Therapy)一書。

  黛比的專業核心,是以多重迷走神經理論的視角來理解創傷,並協助個案恢復身心整合。她所開創的「調節節奏®」(Rhythm of Regulation®)方法論、工具、技巧及實作方式,持續幫助來自不同領域與背景的專業工作者與一般人士,在人際關係、心理健康與創傷修復中深入應用這套理論。

  她深信:只要我們對神經系統的運作有基本的理解,並學會與它合作、調節與回應,就能為自己帶來深刻而持久的改變。這份信念推動她走出治療室,與各類社群合作開設工作坊,將多重迷走神經的觀點帶入日常生活——無論是平凡瑣碎,或是深刻轉折的每一刻。

譯者簡介
謝汝萱


  曾任出版社編輯,現為專職譯者,近期譯作有《多重迷走神經.找回安全感與身心治癒的全新途徑》、《聲音的故事》、《生產隊友》等。

  聯絡信箱:juhsuan9@gmail.com

目錄

推薦序史蒂芬.波吉斯(《多重迷走神經.找回安全感與身心治癒的全新途徑》作者)
謝辭

導論

第一部自律神經系統:模式與路徑
第一章自律神經系統階層
第二章神經覺
第三章共同調節

第二部為自律神經路徑導航:BASIC練習
第四章友善對待自律神經系統
精確的自律神經覺察
練習:自律神經地標
練習:腹側迷走神經錨點
與自律神經交朋友的藝術
練習:與自律神經系統階層為友
練習:自律神經之樹
重新連結練習
練習:身體語言
練習:在生存與社會參與兩端之間的連續線
練習:社會參與量表
練習:神經覺筆記

第五章關注自律神經狀態
關注神經系統
練習:自律神經字母表
練習:自律神經名字練習
練習:自律神經小故事
練習:設定時長的關注練習
關注自律神經路徑
練習:日常圓餅圖
練習:日常追蹤——三件不同的事
練習:自律神經對連結的渴望
遊戲心態
練習:通往遊戲心態的路徑
練習:遊戲時刻
重新思索獨處
練習:獨處的個人偏好
練習:專注於靜止狀態
值得細細品味的時刻
練習:細細品味的瞬間
向外拓展
練習:透過藝術練習關注
練習:投入大自然

第六章塑造自律神經系統
恰到好處的挑戰
練習:能量與行動地圖
微光與光輝
練習:尋找微光
練習:從微光到光輝
透過聲音塑造你的敘事
練習:你聲音的音調
練習:生活中的音樂
透過活動形塑敘事
練習:活動時刻
練習:想像活動
練習:走迷宮
透過呼吸來塑造
練習:找出你的呼吸
練習:了解你的呼吸
練習:跟隨你的呼吸
透過環境塑造
練習:綠色、藍色和花草
練習:打造自己的腹側迷走神經空間
透過內省塑造
練習:寫下你的內省
練習:帶著慈悲內省

第七章整合新的自律神經節奏
新的調節節奏
練習:辨識
練習:反思
練習:調節
練習:寫下「如果-那麼」聲明
練習:重寫敘事
韌性
練習:鍛鍊迷走神經剎車
練習:韌性的日常練習

第八章連結他人
歸屬感
練習:互惠原則
練習:個人連結計畫
練習:連結群體
連結超越自我的事物
練習:懷著感恩
練習:慈悲的連結
練習:激發敬畏

結論
附錄
多重迷走神經練習表

推薦序 

史蒂芬.波吉斯 《多重迷走神經.找回安全感與身心治癒的全新途徑》作者


  做為一名研究生涯長達五十年的教授,我有充裕的時間思索人生目標。在我的職業生涯中,我也見證了同事們隨著學術地位提升而成熟轉變的人生軌跡。有些人欣然接受了榮譽退休教授的身分,透過研究、寫作、發表,繼續在自己的學科中活躍,有些人則從此離開學術界,無縫進入退休人生。

  教授這個職位要求極高,要管理實驗室,教導大學生,指導研究生與新進同僚,寫補助提案並尋求研究資源,在學科領域內建立人際網絡,還要承擔專業任務如進行同儕審查、審閱文稿與補助案,參與各項的委員會工作等。有些教授還會在各機構與專業學會中擔任行政職,其他人則是與政府機構與產業界產生聯繫。

  這段豐富的經歷,讓我理解到自己是如何建立並接受那些定義個人目標的具體標準的。在觀察同事們的過程中,我發覺許多教授在他們職業生涯的尾聲大多深感挫折。他們似乎覺得自己不算成功,也沒有完成什麼有意義的事。這種自我評價往往源於院校敦促他們退休的機制、他們認為自己未獲得應有的認可的失落感,以及感到沒有人記得他們和他們的貢獻的孤獨。我的同事們數十年來一直將自我價值建立在學術評鑑制度上,當他們不再能夠透過聯邦政府補助來資助他們的研究時,他們就覺得自己被辜負與忽視。從多重迷走神經的角度來看,這種學術界持續性的評鑑機制,讓他們的身心長期處於一種防禦狀態。對於那些沒有建立正向轉化敘事的教授而言,這段學術生涯最終成為一種令人受傷與孤立的歷程。依照多重迷走神經理論,這些脆弱與持續防衛的經驗,會重塑自律神經狀態,從而導致身心健康問題。從這裡,我們可以看到, 教授的經歷在某些層面上,與暴力家庭或傷害性關係有許多相似之處。然而,兩者之間也有一項關鍵差異:當教授的經歷,通常會培養出一套強大的能力,而這些能力能在離開學術界之後加以應用。因此,若能將這段教授經歷內化為一種「預備訓練」──讓科學家們具備應對大學體制外世界挑戰的能力──那麼他們的個人敘事(personal narrative)就能從「受虐」轉變為「具適應性的復原力」。這種復原力與某些自律神經狀態相關聯,不僅能促進身心健康,還能使思維大膽開闊,對人際互動有益。

  用比喻的方式來說,教授們在學術體制內是會「老去」的。在專業領域中,隨著同儕陸續退休或健康亮紅燈,原本的同儕圈也會逐漸消失。這種社交互動的變化使得教授們日漸被邊緣化,他們的個人敘事也因此變得消極負面。我大約在五十歲時,開始思考自己在學術界中的個人轉型。我意識到,如果被動接受機構所定義的「成功」,隨著年歲增長只會帶來失望與挫敗。因此,我開始具體規劃自己真正需要達成哪些目標,才能認為這段學術旅程是成功的。我逐漸體認到,對我來說,將自己的理論轉化為實務,才是我的個人目標。然而,當時我尚未做好準備,無法將把自己的研究構想化為臨床實務、教育或公共知識的層面。因此,作為一名學者,我選擇以自己擁有的工具來重新建構個人敘事, 專注於尋找機會,將自己的想法與方法系統性留存。我將個人目標設定在發表論文,這些論文要能呈現整合性理論,並提供研究該理論的方法學架構。

  在我思索什麼是學術成功的各種面向之時,我發展出了多重迷走神經理論(Polyvagal Theory)的初步架構。這個理論引起了臨床界的關注,並迅速在創傷研究與治療領域中取得關鍵地位。這份幸運正好支持了我想將理論轉化為實務的個人目標。自二十五年前首度提出該理論以來,我很榮幸能支持一群極具洞察力與天賦的治療師,他們將多重迷走神經理論視為理解身體如何回應安全、危險、生命威脅的操作手冊。這些勇敢、熱情、具同理心的治療師們,運用這些知識來協助個案理解並梳理自己面對危險與威脅時的反應。隨著治療師們對多重迷走神經理論的深入掌握,他們的治療方式也逐步發展為「多重迷走神經取向」的治療模式(Polyvagal-informed therapy)。

  黛比.黛娜就是這樣一位特別的治療師。她的著作將多重迷走神經理論的原理轉化為一套實用的治療工具,為治療師提供了一系列技巧,讓個案(往往也包括治療師自己)能夠探索自己的身體反應,重新認識那可能早已麻木的身體。透過她對多重迷走神經理論清晰且出色的實踐轉化,個案被引導去尊重嚴重創傷後產生的適應性麻木,也接納當神經系統感知到安全訊號時所體驗到的脆弱感。透過她設計的練習,個案能體驗到神經系統未被承認的智慧──這種智慧一開始會拒絕接受安全訊號的真實性。這種懷疑反應正顯現出個人敘事與身體(神經系統)敘事之間的落差。促使個案前來治療的個人敘事渴望可信賴的關係,而身體敘事卻在聲嘶力竭地吶喊:「我不會再被欺騙」,並藉由不信任這些安全訊號來保護倖存者──即使這些訊號確實出自善意。

  在本書中,多重迷走神經理論成為一種可被臨床工作者和個案共同體驗的鮮活的感知過程。黛娜提供了一系列練習,系統性地剝開自律神經系統適應性調節的層層外衣──這些調節會改變,甚至有時會扭曲我們對事件與他人的看法。透過這些練習,我們能轉變自律神經的狀態,並開始理解:個人敘事並非事件的紀錄片,而是感受的紀錄片。這並非貶低事件的重要性,只是突顯出感受在扭曲、放大或緩衝事件影響上的關鍵作用。

  透過黛娜富創見與同理心的視野,以及持續壯大的「多重迷走神經取向」治療師群體,多重迷走神經理論正被轉化並融入各種治療工具,徹底改變了「創傷知情治療」(trauma-informed therapy)的實務工作。作為這一進程的見證者,我深深感動於:當我們理解人類演化遺留的智慧,再經由黛比.黛娜與其他天賦異稟的治療師之手實踐,竟能如此有效地減輕創傷倖存者所承受的痛苦與折磨。我期待黛比未來持續以她卓越的洞見,將多重迷走神經理論的原則轉化為治療師可輕鬆掌握的語言與實用工具,讓治療師得以真正運用於臨床實踐中。

說男人的壞話
:家庭諮商權
千萬別對躁鬱
症的人說加油
這樣過活,焦
慮自然消失!
謝謝你們,我
的離島病友:
與你的內心小
孩成為好麻吉
沒有眼淚的女
當神說,可以
陪我聊聊嗎?
有時候,魔鬼
是人之常情
情緒的毒,身
體知道:從身
揮別作戰人生
,回到你愛的
童年情感忽視
:為何我們總
大腦依戀障礙
:為何我們總
如果我的父母
是控制狂:如
心靈原型卡(
含神聖契約盤
遺忘的慰藉:
遺忘真的只是
讓每個人找到
自己生命的意
青少年身心療
癒處方箋:第
童年情感忽視
・實戰篇:長
懶人瑜伽:【
漫畫解剖】1
遠離能量吸血
鬼:人際病態
聲音的力量:
喚醒聽覺,讓
情緒自癒:七
種常遇心理傷
再來一點.懶
人瑜伽②:【
社交恐懼症不
孤單生存指南
【懶人瑜珈
懶得徹底套書
【童年情感忽
視套書(二冊
就算不能與大
家和睦相處,
【童年情感障
礙】(三冊)
晤談的力量:
寫給助人者的
為什麼愈溝通
愈受傷:告別
圖解臨床心理
學:從心理評
我想跟你好好
聊聊:願我們
赫黑醫生的5
0個故事處方
童年情感忽視
(二版):為
12經絡人格
解密:身心共
如果我的父母
是控制狂(二
免疫系統全方
位復原計畫(
如果父母老後
難相處(二版
回家之路【收
錄《最後的獨
古徑塔羅・全
彩解譯經典套
為什麼你不敢
面對真實的自
情緒的毒,身
體知道(新裝
【偉恩‧戴爾
教你面對自我
童年情感忽視
2:長大後的
【童年情感障
礙療癒系列套
柳林風聲【帶
領你傾聽內在
【童年情感忽
視新版套書】
聊聊的力量:
心理治療師跟
其實你得了天
氣病:日本名
與你的內心小
孩成為好麻吉
心靈原型卡【
典藏盒裝版】
精神健康中醫
講堂:心身醫
重塑迷走神經
復原力:焦慮
兒童健康中醫
講堂:結合三
Copyright © 大雁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 版權所有,禁止轉載 ■
服務電話: (02)8913-1005 時間:週一 ~ 週五 9:00-17:00 服務信箱:andbooks@andbooks.com.tw Design By Devise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