爺爺與我-暢銷經典版
 
熱賣排行榜
紙本書
電子書
莫斯科紳士
精準寫作:寫作力...
哈佛商學院的美學...
貓咪也瘋狂(全彩...
82年生的金智英
痠痛拉筋解剖書【...
刀(奈斯博作品集...
理想的簡單飲食
看懂好電影的快樂...
當時間開始:地球...
 
【童年情感忽視套書(二冊)】:《童年情感忽視》、《童年情感忽視・實戰篇》
【童年情感忽視套書(二冊)】:《童年情感忽視》、《童年情感忽視・實戰篇》
Running on Empty: Overcome Your Childhood Emotional Neglect + Running on Empty No More: Transform Yo

分類: 心靈宗教 > 心理勵志
書號: BC1062S
作者: 鍾妮斯.韋伯
原文作者: Jonice Webb
譯者: 張佳棻
出版社: 橡實
書系: 藍光
出版日期: 2021-01-18
語言:繁體中文       ISBN: 2718663900299
規格: 17 cm * 23 cm / 平裝 / 黑色
頁數: 648 頁   
定價: 760
關鍵字: 童年 創傷 心理分析 性格分析 人格心理學 童年情感忽視 心理 療癒 修復 情緒 人格 性格
哪裡買:
博客來
誠品
金石堂
內容簡介
  本套書組合:《童年情感忽視:為何我們總是渴望親密,卻又難以承受?》+《童年情感忽視・實戰篇:長大後的我,如何和伴侶、孩子、父母,建立情感連結?》

全球首倡「童年情感忽視」(CEN)議題的心理經典&成年子女實踐版!

  《童年情感忽視:為何我們總是渴望親密,卻又難以承受?》

冷漠疏離、缺乏安全感、不敢表達真實情感的人,
往往來自「情感真空」的家庭。
他們不是不愛你,只是沒有能力回應你。
修復童年被忽視的情感需求,終止世代情緒傳承,找回愛的能力!

★一覽12種情感失能的父母類型
★受忽視者成年後的10種心理特徵
★隨附「感覺詞彙表」(841種形容詞),練習指認自己的情緒

「為何別人常說我看起來有距離感、不好親近?」
「為何我明明渴望與人親密,卻又害怕被打擾?」
「為何我經常在社交場合中感到不自在?」
「為何我對請求別人幫助甚感為難?」
「為何我寧可和動物相處,也不願與人相處?」

一直以來,我們都「知道」父母愛我們。但知道畢竟不是「感覺」。
童年時期,我們需要「感覺」到自己的情感需求,被父母理解、接納且回應。
然而,有些父母對孩子表達的情感需求,往往視而不見、充耳不聞。

世上沒有完美的父母,也沒有完美的童年。
大多父母不了解「愛孩子」和「感受孩子」,是截然不同的兩件事。
即使是照顧周全的爸媽,也可能做出忽視孩子情感需求的行為,使其留下陰影。

受到「童年情感忽視」的人,長大以後,外表上通常看起來很正常——
他們聰明優秀、體面光鮮、討人喜歡,別人很難看出他們內在極其匱乏,
只有那些最親近他們的人,才得以瞧見一些蛛絲馬跡。
他們往往在面對生命中的困境時,會下意識地責怪自己:
「為什麼我那麼難搞?」
「為什麼又搞砸了一段關係、一份工作?」
「為什麼我總是焦慮、易怒、憂鬱、容易不安?」
「我的內心究竟缺少了什麼?」

這一切的答案,就在心理學界近年熱議的「童年情感忽視」。

  【12種情感失能的父母類型】

1. 自戀型父母:充滿了優越感,要求孩子表現完美,不能丟父母或家族的臉。
2. 權威型父母:期待孩子按照父母的規定行事,都是「為你好」,不要問為什麼。
3. 放縱型父母:未盡責地為孩子提供限制或規範,不敢對孩子說「不」。
4. 活在憂傷裡的單親父母:因離婚或喪偶的情緒風暴,而無力關注孩子的情感需求。
5. 成癮型父母:正常及不正常時判若兩人,孩子無法預測下一刻父母是哪個面貌。
6. 憂鬱型父母:沒有足夠的精力或熱情來教養孩子,不是顯得暴躁就是悶悶不樂。
7. 工作狂父母:生活重心都在工作上,沒時間去注意孩子有什麼需求或感受。
8. 需照顧特殊家庭成員的父母:家中有重病的人讓父母分身乏術,無暇關心孩子情緒。
9. 成就與完美導向型父母:不斷給孩子壓力,逼迫孩子達成父母想要的目標。
10. 反社會型父母:反社會者的特徵即是本身沒有罪惡感、缺乏同情心。
11. 身兼父職或母職的孩子:強迫孩子表現得跟大人一樣,孩子甚至要照顧父母。
12. 為孩子著想但缺乏自覺的父母:一廂情願地對孩子好,卻忽視了孩子的「感覺」。

  【10種受忽視者的行為特徵】

1. 空虛感:常覺得自己像個局外人一般,格格不入。
2. 反依賴:在親近的關係裡會感到不自在。
3. 不切實際的自我評價:放大自己的缺點,覺得自己不如別人。
4. 虧待自己,把同情心留給別人:對自己比對別人更嚴苛。
5. 罪惡感與羞恥感:認為如實表達情緒是軟弱的表現。
6. 針對自己的憤怒與自責:對自己有種厭惡的感覺。
7. 極力想隱藏真實情感:覺得一旦深交,別人就不會喜歡我了。
8. 無力滋養自己和別人:不喜歡需要別人,也不喜歡被別人需要。
9. 缺乏自我紀律:做事常拖拖拉拉、雜亂無章。
10. 述情障礙:無法覺察、瞭解、表達自己的情緒。

  【10個修復童年情感忽視的練習】

1.「感覺詞彙表」:841種形容詞,練習覺察自己和他人的情緒
2.「說不」改變清單
3.「請求幫助」改變清單
4.「喜歡和不喜歡」改變清單
5.「快樂優先」改變清單
6.「飲食習慣」改變清單
7.「運動」改變清單
8.「休息和放鬆」改變清單
9.「自我紀律」改變清單
10.「自我安慰」改變清單

專家推薦

丁郁芙/臨床心理師
李崇建/親子作家、千樹成林創辦人、台灣青少年教育協進會前理事長
吳姵瑩/諮商心理師、愛心理創辦人
林靜如/律師娘
周志建/心理博士、資深諮商師、故事療癒作家
周慕姿/心曦心理諮商所所長
陳志恆/諮商心理師、作家
陳鴻彬/諮商心理師、資深輔導教師
許皓宜/諮商心理師、作家
黃之盈/諮商心理師、作家、輔導老師
黃柏嘉/諮商心理師
張德芬/心靈作家
楊聰財/楊聰才身心診所院長
蘇益賢/臨床心理師
(以上依姓氏筆劃排列)

各界讚譽

「『童年情感忽視』為許多人在成長過程中莫名感到空虛、自責、沮喪與無助的狀態找到了解釋,原來,那些隱藏在幸福童年生活之下未被滿足的心理需求,是如此渴望被大人看見呀!一直到長大後,仍是如此。」──陳志恆(諮商心理師、作家)

「這本由鍾妮斯.韋伯博士所著的好書,很有系統性的解答我們周遭人很常見的困擾:為何我們總是渴望親密,卻又難以承受?作者運用『依附關係』和『情緒智商』,來解讀以上困擾的源頭:童年情感忽視。全書分別整理出十二種導致孩子的情感被忽視的父母類型,受童年情感忽視者的行為特徵,修復童年情感忽視,從原因、症狀、處置提供十分清楚的說明與建議。」──楊聰財(楊聰才身心診所院長)

「《童年情感忽視》以一種充滿說服力、清晰易懂的方式,說明『情緒傳承』是如何由父母延續到子女身上。這本書告訴我們,在兒時所接受的教養,如何在成年以後持續影響我們的情感和社交關係。韋伯博士以經驗豐富、溫暖且帶著同理心的口吻訴說,幫助我們瞭解自己在情感上的障礙,並為我們指點出一條明路。」──傑弗瑞.皮卡兒博士(Jeffrey Pickar),哈佛醫學院精神醫學系心理學臨床講師

「關於那些你在童年時期沒有得到的東西──父母的引導、父母與孩子在情感上的連結,以及父母的愛──這是一本極好的書。在這本令人振奮、可能改變人生的著作之中,作者探討了我們童年時期由於主要照顧者在情感上的疏忽所造成的傷害,並且教導我們療癒這種創傷的方法。」──泰倫斯.瑞爾(Terrence Real),享譽國際的家庭治療師,《早安美國》和《ABC新聞》常態性來賓

「閱讀韋伯博士的《童年情感忽視》一書,對我兒童暨青少年心理學家的工作產生了直接的衝擊。對於童年情感忽視這個概念的構思,以及童年情感忽視對於發展中兒童的重大影響,她在書裡說明得非常清楚,而且這是我在其它地方從來沒有聽過的⋯⋯更重要的是,書中提供了一些臨床指導原則,可以幫助家有兒童和青少年的父母,終結正在孩子身上運作的童年情感忽視。」──史蒂芬妮.克里斯伯格博士(Stephanie M. Kriesberg, Psy.D.),兒童暨青少年心理學家

  《童年情感忽視・實戰篇:長大後的我,如何和伴侶、孩子、父母,建立情感連結?》

真正的療癒,是你不再逃避與人連結,能夠打開心房
讓真實的情緒出得去,親密感進得來!

★暢銷書《童年情感忽視》成年子女實踐版
★特別收錄「童年情感忽視自我評量表」
★詳列「感覺詞彙表」(841種形容詞),幫你指認自己的情緒

你開始談戀愛的時間,比一般人過早或過晚嗎?
當別人問你是不是穩定交往中,你常覺得一言難盡嗎?
即使穩定交往中,仍常常覺得空虛寂寞?
在另一半面前顯露真實的情緒,會感到彆扭、不自在?
你們之間的對話往往繞著事務話題打轉,不觸及情感層面?

「童年情感忽視」源於童年時期,父母沒有對你的情感需求做出充分回應。

全球有數千萬人的生活都深受其害,從童年開始,就習慣了壓抑自己的情緒,將所有感覺阻隔在外。然而,在成年以後,麻煩就大了。他們不明白自己為何無法與人建立親密連結,內心難以獲得真正的滿足,覺得既空虛又寂寞。

受到「童年情感忽視」損傷的人際關係,像是正常人際關係打了折扣的版本。更糟的是,那些受到「童年情感忽視」影響的伴侶,他們大多對此一無所知,他們從小就缺少跟自己情感的連結,遑論有能力與他人建構情感交流。

  【「童年情感忽視」的人,最常遇到這些問題】

從「童年情感忽視」恢復需要時間,在療癒自己的過程中,韋伯博士發現擁有「童年情感忽視」的人,最常遇到這些問題:

◎現在我終於知道我的父母在情感上忽視了我,我該怎麼跟他們相處?
◎我對父母感到憤怒,但又為這樣的情緒充滿罪惡感。我該怎麼辦?
◎父母要如何改變自己和孩子的互動,才能為孩子提供他們所需的情感認同?
◎我覺得我的丈夫有「童年情感忽視」的症狀,我該怎麼和他談論這件事?
◎我真的能夠療癒自己關係之中疏離的情感嗎?

在這本書中,韋伯博士讓「童年情感忽視」這個概念更上一層樓,超越前一本《童年情感忽視》自我療癒的向度,將修復工具運用在療癒「童年情感忽視」對於婚姻、親子教養、以及你與老後父母的互動關係上,更強化了日常生活中與他人應對的實際方法。

透過「童年情感忽視」這個強力的透鏡來檢視自己和人際關係,彷彿為人們打開一片新大陸。《童年情感忽視・實戰篇》就像一個溫柔的嚮導,陪伴那些面臨「童年情感忽視」議題的人們,度過生命中最重要的變化時期。

專家推薦

吳姵瑩/諮商心理師、愛心理創辦人
李崇建/台灣青少年教育協進會前理事長、親子教育作家
周志建/心理博士、資深諮商師、故事療癒作家
周慕姿/心曦心理諮商所所長
林靜如/律師娘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海苔熊/科普心理學作家
陳志恆/諮商心理師、作家
陳鴻彬/諮商心理師、資深輔導教師
張德芬/心靈作家
黃之盈/諮商心理師、輔導老師、作家
黃柏嘉/諮商心理師
楊聰財/楊聰才身心診所院長
蘇益賢/臨床心理師
(以上按姓氏筆劃排列)

各界讚譽

「用家族治療的角度看童年創傷與親密關係,提供新視野給在愛裡困頓與害怕的你」──吳姵瑩,諮商心理師、愛心理創辦人

「這本續集非買不可!我會把這本書推薦給我的病人,及那些想知道童年情感忽視這個症狀並非一個詛咒,而是一個被認可的心理症狀的人。這是一個能被克服的症狀。」──羅斯.羅森堡(Ross Rosenberg),臨床諮商師、酒精與藥物勒戒師,《人際磁吸症候群》(The Human Magnet Syndrome)作者

「韋伯博士的第一本書《童年情感忽視》是一部劃時代的著作。而在這本《童年情感忽視・實戰篇》裡,她擴充了童年情感忽視的概念,為讀者提供具體方法來改變自己和身邊重要親友的互動,無論是對於臨床醫師或是一般人來說都相當有幫助。」──薩曼莎.羅德曼(Samantha Rodman)博士,「心理博士媽媽」(Drpsychmom.com)網站創辦人

「在韋伯博士的《童年情感忽視・實戰篇》一書裡,你會找到許多可以應用在日常生活裡的實用方法,來療癒你和你的人際關係。這本書是一個了不起的新工具,不管是現在還是將來,我都會把它推薦給我的患者!」──凱莉爾.麥克布萊德醫生(Dr. Karyl McBride),《媽媽的公主病》作者

「鍾妮斯.韋伯在書裡舉出各種例證,指出善良的人們如何在關係裡掙扎,不只說明了一名成人與父母、夫妻、親子之間,究竟缺乏了什麼東西,也明確地告訴我們要如何解決這個問題。」──泰瑞.里爾(Terry Real),國際知名家族治療師、演說家和作者

「藉著把這個棘手的問題定名為『童年情感忽視』,並提供清晰的指引和支持,讓讀者可以和所愛的人開啟一種全新和深層的溝通。鍾妮斯.韋伯博士開拓了許多途徑,讓我們能夠擁有更美滿、更富於連結的情感關係。」──哈維爾.漢瑞克斯博士(Harville Hendrix, PhD)、海倫.雷克莉.杭特博士(Helen Lakelly Hunt, PhD),暢銷書《得到你想要的愛》(Getting the Love You Want)作者
 
作者簡介

 作者簡介

鍾妮斯.韋伯 博士(Dr. Jonice Webb)


  臨床心理學博士,一九九一年起開始執業,在心理學研究、心理測驗及心理治療等領域皆有卓越表現。曾擔任三家大型診所負責人,目前執業於麻州萊辛頓的私人診所,專長為伴侶治療和家庭治療。著有《童年情感忽視》、《不再童年情感忽視》(Running on Empty No More)等書。現與丈夫及兩名子女定居在波士頓。

  個人網站:www.EmotionalNeglect.com

譯者簡介

張佳棻


  台灣台北人,紐約大學表演研究所博士。譯有《孩子,我們一起靜心吧》、《關掉螢幕,孩子大腦重開機》、《頭薦骨療法》、《海倫帕瑪・九型人格聖經》等書。

目錄

 《童年情感忽視:為何我們總是渴望親密,卻又難以承受?》

【童年情感忽視自我評量表】
【楔子】發現「童年情感忽視」的蹤跡
【序章】撫平深埋在童年時期的隱形傷口

【第一部】空轉的開始:什麼是童年情感忽視?

第1章 健康的教養與情感忽視的教養

對「好父母」的兩點忠告
情緒健康父母需具備的三種情感技巧
    
第2章 十二種導致情感忽視的父母類型
1. 自戀型父母
2. 權威型父母
3. 放縱型父母
4. 活在憂傷裡的單親父母
5. 成癮型父母
6. 憂鬱型父母
7. 工作狂父母
8. 必須照顧特殊需求家庭成員的父母
9. 成就與完美導向型父母
10. 反社會型父母
11. 身兼父職或母職的孩子
12. 為孩子著想但是缺乏自覺的父母

【第二部】燃料已枯竭:成年後的行為特徵

第3章 受情感忽視者的十種特質

1. 空虛感    
2. 反依賴    
3. 不切實際的自我評價    
4. 虧待自己,把同情心留給別人    
5. 罪惡感與羞恥感    
6. 針對自己的憤怒與自責    
7. 極力想隱藏真實情感    
8. 無力滋養自己和別人    
9. 缺乏自我紀律    
10. 述情障礙:無法覺察情緒或瞭解情緒    

第4章 情感得不到認同的危機

【第三部】為自己補給:修復童年情感忽視

第5章 自我修復與成功改變的阻礙
對改變抱持錯誤的期待
遇到挫折就逃避
因感受到自己的改變而不安

第6章 與情緒共處:瞭解、辨認、肯定、分享感覺
瞭解情緒的作用與價值
辨認並說出你的感覺
更細微的覺察並記錄你的感覺
接受並從感覺中找到能量和指引
帶著覺知,有自信地表達你的感覺
在關係中,肯定並分享你的感覺

第7章 照顧自己需求的技巧和改變清單
1. 學習滋養和接納自己
「說不」改變清單
「請求幫助」改變清單
「喜歡和不喜歡」改變清單
「快樂優先」改變清單
「飲食習慣」改變清單
「運動」改變清單
「休息和放鬆」改變清單
2. 建立平衡的自我紀律
「自我紀律」改變清單
3. 給自己滿滿的安慰
「自我安慰」改變清單
4. 體貼自己的情緒

第8章 終結惡性循環:給孩子你從未擁有的情感支持
運用五個原則,處理你在教養上的罪惡感
肯定到目前為止你已經達成的改變
改變制約,成為可以感受孩子情緒的父母

第9章 身為治療師,如何協助童年情感忽視個案
與童年情感忽視相關的兩個領域
辨認並診斷童年情感忽視
療癒的步驟和技巧
給治療師的十項重點摘要
小結

【感覺詞彙表】
童年情感忽視療癒相關資源
參考資料
誌謝

《童年情感忽視・實戰篇:長大後的我,如何和伴侶、孩子、父母,建立情感連結?》

【童年情感忽視自我評量表】
【序章】在關係中,擁抱曾被忽視的自己

【第一部】如何和伴侶情感交流?

第1章 童年陰影下的親密關係

如果你的伴侶有童年情感忽視
如果你和伴侶都有童年情感忽視

第2章 五種對親密關係的影響
不自覺追尋兒時父母給你的感受
急著填補空虛感,太快做出承諾
不確定自我感覺,無法做出承諾
害怕平淡,易受情感濃烈的人吸引
委屈討好,只對傷害你的人有感覺

第3章 親密關係中的問題與警訊
建立情感連結的四種能力
童年情感忽視遺留的五種跡象
情感忽視導致的關係缺憾

第4章 如何和伴侶談論童年情感忽視
困難卻必要的邀請
談論童年情感忽視的技巧
如果雙方都有童年情感忽視
如果伴侶無法敞開心房

第5章 從疏離回到坦誠的親密關係
和伴侶建立情感上的連結
練習1:「自我認識」工作清單
練習2:「我覺得⋯⋯」改變清單
練習3:留意及解讀伴侶的感受
練習4:回應伴侶的感受
練習5:約定時間坦誠的溝通
用同理心處理衝突
練習6:回應前,先複述對方說的話
一對伴侶從高度疏離到坦承一對的過程

【第二部】如何和父母情感交流?

第6章 得不到認同的孩子長大了
為孩子著想卻缺乏自覺的父母
連自己都照顧不好的父母
自我中心的父母

第7章 自我療癒後湧現的情緒
三種忽視孩子情感的父母
面對父母,你可能會有的感受
處理罪惡感的四步驟
辨認與接納感覺的兩個方法

第8章 情感交流也要保有界線
不再放任父母情緒勒索
父母虧待你的,你可以自己彌補
設定界線,是對雙方的保護
練習7:創造並強化你的界線

第9章 如何和父母談論童年情感忽視
先評估你要承擔的風險
和父母開啟對話的方式
療癒親子關係的對談範例
如果關係已毫無改變的希望

【第三部】如何和孩子情感交流?

第10章 你是否忽視了孩子的情感需求?

受到童年情感忽視的兒童
受到童年情感忽視的青少年
受到童年情感忽視的成年人

第11章 造成你忽視孩子情感的十個原因
兒時情感匱乏父母的十種特質和感受
1. 反依賴
2. 虧待自己,把同情心留給別人
3. 空虛感
4. 不切實際的自我評價
5. 罪惡感與羞恥感
6. 針對自己的憤怒與自責
7. 極力想隱藏真實情感
8. 缺乏自我紀律
9. 無力滋養自己和別人
10. 述情障礙

第12章 避免情感忽視世代複製
遭受情感忽視的孩子所面臨的掙扎和挑戰
改變即將發生

第13章 改變你的教養風格
不論孩子幾歲,立即可做的三個改變
若孩子還小,如何預防童年情感忽視
適用於青春期子女的教養策略
適用於成年子女的相處方法
用愛填滿你在教養中的遺憾

第14章 如何和孩子談論童年情感忽視
可能的好處與壞處
利用五個問題來幫助你做決定
為成功而努力
光是談談「童年情感忽視」,已是跨出療癒的第一步

第15章 兩個獲得療癒家庭的故事
梅兒、馬歇爾、麥可和瑪莎一家
奧莉薇、奧斯卡、辛蒂和卡麥隆一家

尾聲
感覺詞彙表
參考書目
誌謝

 《童年情感忽視:為何我們總是渴望親密,卻又難以承受?》序

撫平深埋在童年時期的隱形傷口


  關於童年,你還記得些什麼呢?就算你無法記得很多事情,然而,幾乎每個人都能夠想起童年的某些點滴片段。或許你有些美好的回憶,像是全家人一起度假、和老師或朋友共度的歡樂時光、夏令營或是學業上的得獎紀錄;也有一些不好的回憶,像是家庭裡的衝突、手足之間的競爭、學校裡的問題,甚至是某些令人難過或困擾的事件。《童年情感忽視:為何我們總是渴望親密,卻又難以承受?》一書,與這些記憶一點關係也沒有。事實上,它並不是關於你的記憶或是任何發生在你童年的事件。這本書的寫作動機,是為了幫助你覺察那些在你童年時期「沒有發生」的事情、那些你「不記得」的事情。因為和你所記得的事情比起來,那些沒有發生的事情,對於形塑你成年的面貌有著同樣重要、甚至更為強大的影響力。你正在閱讀的這本書會告訴你,那些沒有發生的事情會為你帶來什麼樣的後果—一股看不見、然而卻對你的生命產生影響的力量。我會幫助你釐清,看看你是不是受到這股隱形力量的影響,以及如果是這樣的話,要如何克服它。

  有許許多多的人,外表體面光鮮、生活運作自如、擁有良好的能力,然而私底下卻經常覺得有種不圓滿或是疏離的感覺。「為什麼我沒有比較快樂?」「為什麼我沒有更好的成就?」「為什麼我的生命沒有變得更有意義?」這些問題通常就是來自那股正在作用的隱形力量。提問的人通常認為自己擁有慈愛、善良的父母,在回憶童年的時候,想到的也大多是快樂和健康的回憶。所以在成人以後,他們把一切感覺不對勁的地方都怪罪到自己身上。他們不知道有某種他們不記得的影響力⋯⋯某種看不見的力量正在影響著他們。

  看到這裡,你可能會想:「這股看不見的力量究竟是什麼?」你可以放心,它並不是什麼恐怖的事物,也不是什麼超自然、靈異或是怪誕的東西。事實上,它是一種相當普遍的、與人類有關的事情,它存在於全世界、存在於每一天,然而卻沒有發生在我們的家庭裡。我們不知道它的存在、它有什麼重要性、或者對我們有什麼影響力。我們沒有字眼可以形容它,我們不會想到它,也不會談論它。我們看不見它;我們只能感覺它。然而當我們感覺到它的時候,卻不知道我們感覺到的是什麼東西。

  在這本書中,我終於為這股力量取了一個名字,我把它叫做「情感忽視」(Emotional Neglect)。這和疏於照顧身體不同。讓我們來談談究竟什麼是情感忽視。

  我們都知道「忽視」(neglect)一詞,它是一個相當常見的詞彙。根據《韋氏大字典》,「忽視」一詞的意義是:「給予對方極少的注意力或關心,或是不理不睬;特別是因為粗心而任其自生自滅。」

  在社會工作的心理健康專業領域中,「忽視」是一個經常被提到的字眼,通常被用來指稱那些「身體需求」沒有被滿足的依賴者,像是兒童或老人,譬如在冬天沒有穿外套就去上學的兒童,或是成年女兒老是「忘了」為她補給日用品的獨居老人。

  純粹的情感忽視是看不見的。它極其隱諱,很少有具體或是可見的徵兆。事實上,很多在情感上受到忽視的孩子,在身體上都受到非常良好的照顧。他們很多都出生在看似美滿的家庭,從外在的徵兆來看,我們很難說這本書的寫作對象受到忽視;事實上,一般人也不認為他們是受到忽視的。

  既然如此,為何要寫這本書?畢竟,如果學者專家一直以來都沒有注意到情感忽視這個主題,那麼它能有多大的殺傷力?事實是,那些受到情感忽視的人都處於痛苦之中,但是他們不知道為什麼會這樣。而且常見的是,治療師也拿他們沒辦法。這種「看不見的掙扎」經常會妨礙那些受苦的人尋求解決之道,甚至是妨礙那些想要幫助他們的專業人士,所以在寫這本書的時候,我特別針對這一點來指出、界定、並且提供一些解決方法,希望能夠對那些在沉默之中受苦、那些想著自己究竟出了什麼問題的人們帶來幫助。

  情感忽視之所以如此地不受重視,有個很好的解釋:它會躲藏。它藏身在「疏忽」這樣一種過失中,而不是表現為明顯的罪愆;它是家庭照裡頭留白的部分,而不是照片本身捕捉到的事件。它通常是童年時期「沒有」被說出來、「沒有」被觀察到、「沒有」被記得的事情,而不是那些表現出來的事情。

  舉例來說,父母可能會為孩子提供溫暖的居所、足夠的食物與衣物,而且從來不會虐待或是虧待孩子。但是同樣的父母可能不會注意到正處於青春期的孩子在嗑藥,或是他們可能給了孩子太多自由,而沒有設立一些可能會導致親子衝突的限制。當這個青少年長大成人,日後回顧的時候,可能會看到一個「理想的」童年生活,卻永遠不知道自己的父母並沒有以他們當時最需要的教養方式來照顧自己。如果這個青少年所做的某些可悲選擇讓他後來的生活陷入了困境,他可能會怪罪自己「我真的很難搞」、「我的童年是那麼美好,但是我卻沒有獲得更高的成就。對於這一點,我沒有任何藉口。」身為治療師,我聽過許多高功能、為人相當好的個案說出這樣的話,他們不知道「情感忽視」是他們童年中一股隱形、強大的力量。這僅僅是一個例證,還有許許多多其他的方式,可能會讓父母在情感上忽略孩子,讓孩子在沒有情感補給的狀況下持續空轉。

  在這裡,我要補充一個重要說明:我們所有人都能夠舉出例子,說明父母是怎樣在某個地方辜負了我們。沒有完美的父母,也沒有完美的童年。我們知道,絕大部分的父母都努力地試著做一些為孩子好的事情。為人父母,當我們知道自己犯了某些教養錯誤時,幾乎總是能夠立刻著手改進。這本書的用意並不在於羞辱父母,或是讓父母覺得自己很失敗。事實上,在這本書中,你會看到許多慈愛又善良的父母,但是就根本上來說,他們仍然在某些點上忽視了他們的孩子。在教養孩子的時候,所有父母都會偶爾犯下一些不會造成任何真實傷害的情感忽視行為,一直到事態擴大,孩子開始在情感上「挨餓」,問題才會顯露出來。

  不管父母教養失敗的程度如何,在情感上受到忽視的孩子都會覺得有問題的人是自己,而不是因為父母做了什麼事情而虧待了他們。

  這本書包含了許多案例,它們來自我的臨床個案和許多其他相關人士—他們在生活中與悲傷、焦慮或是空虛的感覺纏鬥不休,卻不知道該怎麼形容這種掙扎,也不知道為什麼會這樣。這些遭受童年情感忽視的人,通常知道要怎麼給予別人想要或是需要的東西,在大部分的社會情境當中,他們也很清楚別人對自己的期望。但是當這些受苦的人在面對自己的內在生活時,卻無法定義、解釋其中究竟出了什麼問題,以及這些問題對他們造成了什麼樣的傷害。

  這並不意味那些遭受童年情感忽視的成年人不會表現出可見的症狀,只是那些症狀,尤其是那些讓他們必須求助於心理治療的症狀,總是偽裝成其他東西:憂鬱症、婚姻問題、焦慮症、憤怒議題。那些遭受童年情感忽視的成人,錯誤地將自己的不快樂標示成各種症狀,並且對於向外求助這件事感到相當不好意思。因為他們從未學著去辨認或是連結自己真實的情感需求,以致治療師很難讓他們在特定的療程中待上足夠的時間,以幫助他們更加瞭解自己。所以,這本書不單是為了那些受到情感忽視的人所作,也是為了心理治療專業人士所寫,他們需要工具來對抗個案長期以來對自己缺乏慈悲心的現象,而這可能會妨礙療程達成它的最佳效益。

  不管你翻閱這本書的原因,是因為你正在為自己內心的空虛和不圓滿的感覺尋求解答,或者你是一個心理健康專業人士,想要幫助陷入泥沼的個案尋求解脫,本書都能夠為那道看不見的傷口提供具體的解決之道。

  我在這本書中,使用了許多案例來說明童年時期和成年時期情感忽視的各種面向,所有的描繪都是由臨床經驗而來的真實故事—不管那是我的臨床經驗或是穆賽羅博士的臨床經驗。不過,為了保護個案的隱私,我改變了他們的名字、特徵、以及其他細節,所以這些描繪並不指向特定的真實人物,無論他們尚在人間或者已經過世。唯一的例外是出現在第一章、第二章跟齊克此一個案有關的描繪,它們純屬虛構。我之所以創造這些描繪,意在用來描述不同的教養風格會對同樣一個男孩造成什麼樣的影響。

《童年情感忽視・實戰篇:長大後的我,如何和伴侶、孩子、父母,建立情感連結?》序

在關係中,擁抱曾被忽視的自己


  二○一二年我寫了《童年情感忽視:為何我們總是渴望親密,卻又難以承受?》。從此書出版的那天起,我就收到數千則來自讀者的訊息,他們說自己終於瞭解這輩子身上所背負的沉重壓力究竟是什麼,因而鬆了一口氣。

  有些讀者獲得了某種頓悟,生命出現轉折,戲劇性地化解了自己的羞恥感和困惑,讓他們重新步上正軌。另外還有一些讀者,他們的經歷比較像是一連串安靜的了悟,這樣的了悟帶領他們走出黑暗,進入自我瞭解的光明境地,並且重新獲得力量。

  開始感受自己的情緒並不是一件小事。事實上,這件事比任何人所想像的都還重大。當你開始削弱兒時的自我所築起的那道用來阻隔情感的高牆,你會覺得自己活得越來越踏實、越來越有生命力。

  如果你開始對自己的情感有所覺察,這些新的體驗可能會讓你覺得有些不安。慢慢地,你會發現自己的胸臆開始感受到悲傷的重量,肚子裡有興奮的能量在擾動,或者有某些來自過去的錯誤所造成的憤怒或是受傷的感覺。是的,有些感覺可能會令人相當痛苦,但是也會有喜悅和愛。

  這所有的感受,不管正面或負面,都讓你和你的真實自我、和世界、和你周遭的人,以一種你從未想過的新方式建立連結。

  當然,每個人都不一樣。但是對於所有正在療癒童年情感忽視的人來說,有一點是共通的:

  他們都是透過改變自己的內在,進而改變自己的生命。內在的改變像是漣漪,這樣的影響會蔓延到外在世界。所有正面、健康的改變,都會對你身邊的人造成影響,而這可能會為你帶來意想不到的挑戰。

  這就是這本書存在的原因。

  在我們繼續下去之前,讓我們快速地回顧一下「童年情感忽視」(Childhood Emotional Neglect,簡稱CEN)。童年情感忽視的定義相當簡單,破壞力卻十分強大。

  「童年情感忽視」源於童年時期,父母沒有對你的情感需求做出充分的回應。

  如果你成長在一個對你的情緒視而不見、或者無法容忍你的感受的家庭,身為一個孩子,這種狀況會對你產生什麼樣的影響呢?你必定會想辦法適應環境。為了確保自己的感覺或是情緒上的需求不會成為父母的負擔,你會試著把情緒往下壓、往外推。你變得無法容忍自己的感覺,緊接著便是盡量讓自己沒有任何需要。

  發生這種狀況的時候,很有可能你對此絲毫沒有察覺。你雖然只是個孩子,小小的腦袋瓜卻清楚地知道必須要做些什麼來保護自己、以及如何做。你築起了一道想像的高牆,將所有的感覺阻隔在外,好讓父母可以不用處理你的情緒。在童年時期,這種自動的、適應的行為可能讓你在家裡過得還不錯,但是成年以後,你的麻煩就大了。

  把部分的感受隔離開來,可能會讓你的生活變得既痛苦又充滿挑戰。你的情緒應該要與你連結,激勵你、刺激你、引導你,但是在這種狀況下,它們無法發揮作用。你會覺得和其他人的生活比起來,自己彷彿生活在一個比較黯淡、沒有生氣、也沒有樂趣的世界。你奮力地想要找出自己想要什麼、需要什麼、或是要怎樣才能擁有成功的生活。實際上,你覺得自己好像連一點活下去的力氣都沒有。

  這些把情感隔離開來所造成的後果,可能相當令人困惑,特別是如果你的父母在物質上對你的照顧不虞匱乏,或是如果他們深愛你,也盡了全力來養育你,這反而會讓你很難理解自己為什麼不快樂,並且說不清楚為什麼自己似乎和別人有不一樣的感覺。「其他人似乎都擁有某些東西,而我卻缺少了什麼?我到底是哪裡有問題?」

  事實上,你所缺乏的,是對於任何值得的、堅定的、有意義的人際關係來說都相當必要的東西——你缺少的是對自己情感的直接連結。我們通常會說,受到童年情感忽視所損傷的人際關係,就像是正常人際關係打了折扣的版本。可悲的是,對於那些受到童年情感忽視影響的伴侶來說,他們大多對此一無所知,因為他們從小就是這樣長大的。

  想知道自己是不是「童年情感忽視」的受害者嗎?

  童年情感忽視既看不見、而且記不得,所以要知道你是不是受到它的影響並不容易。如果到目前為止你讀到的內容呼應了你真實的感受,請你填寫本書開頭所附的「童年情感忽視自我評量表」。

  如果你想知道在「童年情感忽視」的作用下,童年的適應行為會怎樣影響成年後的生活,並且療癒它,請參考我的第一本書《童年情感忽視:為何我們總是渴望親密,卻又難以承受?》。

  如果你已經知道自己的生活受到「童年情感忽視」的影響,而且藉著把這件事攤開來講而使得生活獲得了改善,或是如果你懷疑身邊的親朋好友有「童年情感忽視」的症狀,那就請你繼續往下讀,因為這本書就是為你而寫。

  從「童年情感忽視」恢復需要時間。一旦復原了,你的感覺和行為都會變得不同。當你和自己的感覺恢復聯繫,你會擁有更多的能量、更強烈的動力、更明確的方向感。當你變得更加瞭解自己,你會知道自己也擁有願望和需求,並且知道它們是什麼樣子的願望和需求。最終,當你瞭解自己並不軟弱、也不殘破,你會開始覺得活著是一件很棒的事。你會知道自己和其他人一樣有存在的價值、有自己的重要性。你會開始覺得和身邊的人變得比較親近,也會開始想要從他們身上獲得更多情感的回應。

  當你努力療癒自己,清理過去數十年來「童年情感忽視」在你身上肆虐的痕跡,想當然必會造成另一種破壞。不過這種破壞是健康的,是因為你健康的轉變而來。不過無論如何,這也是一種破壞。

  「童年情感忽視」個案的轉化可能非常戲劇化、可能緩慢而持續、可能斷斷續續或突如其來,也可能在不同的時間有上述三種不同的表現。但是不管你的內在如何轉變,和你最親近的人都會受到波及。你的表現可能會讓他們覺得奇怪、困惑、或是吃驚。他們會覺得你變得不太一樣——在各個層面都是。他們可能會覺得你變得更有自己的意見了,甚至可能會因此而討厭你。

  不論你是在療癒的哪個階段,記得要保持警覺,因為你的「童年情感忽視」症狀可能會讓你對生活的某些部分開始感到懷疑。當你開始看見「童年情感忽視」對你造成的影響,你可能會覺得自己的人際關係受到干擾。或許你會對自己的父母或是伴侶感到生氣、有罪惡感、或是不耐煩。你可能會開始意識到你最親近的這些人「沒有」給你某些你應得的東西。或許你也會發現自己一直以來也「沒有」給他們某些他們應得的東西。

  當你變得更健康、變成一個更好的人,然而卻發現生活因此變得更加複雜,這時,你該怎麼做?

  以下是三個我最常遇見的大哉問:
  1. 我要怎麼療癒「童年情感忽視」對我的人際關係所造成的影響?
  2. 現在我終於知道我的父母在情感上忽視了我,我該怎麼跟他們相處?
  3. 我在自己的孩子身上也看到「童年情感忽視」的症狀,我該怎麼處理這個問題?

  這三個大哉問之中的每一個都涵蓋了更多的問題:
  •我覺得我的丈夫有「童年情感忽視」的症狀,我該怎麼和他談論這件事?
  •如果在一段關係當中,伴侶雙方都曾在兒時遭受「童年情感忽視」,這種特殊的狀況該怎麼處理?
  •我該不該和父母討論「童年情感忽視」?要怎麼開口?
  •我對父母感到相當憤怒,因此覺得非常對不起他們。我該怎麼辦?
  •我知道「童年情感忽視」已經影響到我對孩子的教養。現在我想要改正錯誤,還來得及嗎?
  •我在自己成年的孩子身上發現「童年情感忽視」的症狀。我要怎麼對他們伸出援手,和他們談談「童年情感忽視」?
  •我真的能夠療癒自己關係之中疏離的情感嗎?

  如果其中某個問題觸動了你,要知道你並不孤單。你和許多其他「童年情感忽視」的個案站在同一艘船上,他們就像你一樣,想方設法、努力地想要改善自己的人生。

  你很勇敢,而且你很強壯,不然你就不會讀這本書了。適當的引導、人際的溫情以及照顧,都是你值得擁有的。你也值得擁有那些在童年時期你需要的、然而大人卻拒絕給你的答案與幫助。

  就是為了你,我才寫下這本書。

超神準!改變
人生的100
內向心理學:
享受一個人的
愛的奇蹟課程
你就是自己的
療癒師: 啟
不說謊,我們
活不下去!
女人的身心療
癒地圖:喚醒
搖搖屁股吧!
:布希曼人教
愛的祈禱課程
與你的內心小
孩成為好麻吉
那是我以後的
樣子嗎?:
家有諧星貓:
享受呼嚕呼嚕
寵物是你前世
的好朋友:你
身體平衡,就
有好情緒!走
食物不耐聖經
:營養專家幫
說出真相,讓
你自由:傷痛
吉人痣有天相
(附吉祥動物
吉吉吉,最吉
件!(禮物盒
超腦零極限
沒有眼淚的女
頻率對了,愛
情不請自來!
慢療:我在深
池醫院與16
告訴我的兒子
們:癌末中校
靈氣觸療的治
癒奇蹟:與生
薩滿之路:進
入意識的時空
超譯佛經:佛
陀教你鍛鍊心
來~跟毛小孩
聊天:透過溝
自尊上癮症:
我們時代的頭
2015羊年
亨通大吉利好
佛陀教你練習
遺忘,記憶幸
在童話裡,遇
見更好的自己
好人怎麼會幹
壞事?:我們
我與我的守護
天使:愛爾蘭
生命、學習、
愛:守護天使
當神說,可以
陪我聊聊嗎?
今天,我比昨
天勇敢一點點
靈性伴侶關係
:不是普通朋
浪漫國度:鴨
子喬瑟與小女
幻獸國度:一
頭栽進奇想世
浪漫城堡:鴨
子喬瑟與小女
來~跟毛小孩
聊天2:最溫
當癌症發生了
:每一天都活
我有話,要對
你說:來自1
有時候,魔鬼
是人之常情
人類圖去制約
之旅:一個人
生日塔羅密碼
書:一次看懂
老師,帶領我
們靜心吧:化
情緒的毒,身
體知道:從身
關掉螢幕,孩
子大腦重開機
中年的意義:
一個生物學家
別人的情緒,
你讀懂了嗎?
挪威人教我,
比競爭力更重
喜悅,就是去
擁抱生活:享
最悲傷的一年
,閱讀療癒了
吵架吧!我倆
明天會更好:
讓你學摸魚、
免拚命的幹勁
孩子的天才,
需要蠢事許可
為什麼我們總
是相信自己是
遇見26個自
己:認識內在
女人能量療癒
寶典:結合手
彩光量子觸療
:12色彩冥
從前從前‧我
記得
每一天,都是
出走的練習:
靈擺療法:召
喚健康、金錢
海倫帕瑪・九
型人格聖經:
正念情緒療法
:放下你的情
致童年
童年情感忽視
:為何我們總
靈魂復原術:
用古老薩滿方
寵物是你前世
的好朋友(暢
鍊金瓶療法:
能量的心世界
大腦依戀障礙
:為何我們總
愛麗絲夢遊仙
境【150年
如果我的父母
是控制狂:如
金繕,做自己
的人生修繕師
八的力量【念
力的祕密3】
女人的身心療
癒地圖(全新
本體能量兩指
療法:療癒,
當摯愛遠逝:
走過悲傷的每
靈性手做:愛
自己,不追求
遺忘的慰藉:
遺忘真的只是
365.天天貓
和日麗
讓每個人找到
自己生命的意
大腦裡的珍‧
奧斯汀 :
青少年身心療
癒處方箋:第
童年情感忽視
・實戰篇:長
遠離能量吸血
鬼:人際病態
你不爽,為什
麼不明說?:
他,會是恐怖
情人嗎?:我
男孩情緒教養
:不失控、不
玩樂智能:找
回童心,輕鬆
我們的婚姻診
斷書:百年好
心理韌性:重
建挫折復原力
情緒重建:運
用九種認知技
情緒食療:找
到你的情緒體
365天.明天
去哪個國家?
大通靈家2:艾
德格・凱西療
別對孩子說的
44句話【給
如果父母情緒
不成熟:和內
焦慮型人格急
救手冊:如何
內向的力量【
實踐版】
內在驅動心理
學:你被掏空
為什麼你無法
真正的快樂:
圖解女性心理
學:女人不說
45個人格原
型:從神話模
MBTI,你
的職業性格是
你有選擇,悲
劇不會真實上
彩繪靜心胡娜
庫 許願本(
情緒共振:親
密關係中,如
男孩情緒教養
:引導他好好
情緒自癒:七
種常遇心理傷
同理心的力量
【20年暢銷
控制型伴侶:
干涉、限制、
圖解男性心理
學:男人其實
多重人格交響
曲:發現與理
壓力管理大腦
使用手冊:科
【頭薦骨療癒
套書】(二冊
清醒夢療法:
鍛鍊意識力、
九型人格演色
書:深入了解
天使靈氣療癒
入門:啟動內
【心靈教父偉
恩戴爾暢銷經
【大通靈家套
書】(二冊)
死過一次才學
會愛【暢銷經
【艾妮塔.死
過一次才學會
【念力的祕密
系列(三冊)
【童年情感障
礙】(三冊)
【與父母自在
相處】(三冊
【量子觸癒能
量療法】(三
水晶陣療癒全
書:使用陣式
哲學樹.心繕
卡:心靈的鍊
焦慮恐慌自救
手冊:為什麼
高敏感情緒自
救手冊:如何
水系魔法【自
然元素魔法系
心靈原型卡【
典藏盒裝版】
【情緒困擾自
救手冊套書】
【經典成長小
說套書】 (
創造一個心理
病態:七種最
陪傷心的人聊
聊:重要時刻
種樹的男人【
暢銷心靈經典
寫‧金剛經【
25開標準本
你所不知道的
自戀狂:認識
無聊心理學:
我們為何無聊
【塔羅密碼套
書】(二冊)
【自然元素魔
法系列套書】
【逆境復原力
套書】(二冊
瘋人說:17
個來自精神病
圖解臨床心理
學:從心理評
心理韌性(二
版):重建挫
我想跟你好好
聊聊:願我們
【重建逆境復
原力套書】(
薩提爾的52
個冥想練習:
陪每天的自己
聊聊:英國生
【英國生命線
陪伴套書】(
情緒減重:情
緒包袱卸下了
靈性伴侶關係
(二版):親
寵物與你的靈
魂契約:今生
緊張也是你的
天賦:運用九
阿育吠陀七型
人:從體質洞
靈擺療法(二
版):召喚健
童年情感忽視
(二版):為
原生家庭療法
(二版):七
生日塔羅密碼
書(二版):
大腦依戀障礙
(二版):為
如果我的父母
是控制狂(二
圖解心理學(
二版):正面
零恐慌!:神
奇十句法訓練
如果父母老後
難相處(二版
感情結束後,
一個人的自癒
來~跟毛小孩
聊天(二版)
圖解男性心理
學(二版):
正向界線練習
:照顧好自己
死過一次才學
會愛自己(二
九型人格聖經
:認識自己,
圖解自我心理
學(二版):
圖解女性心理
學(二版):
彩光量子觸療
(二版):1
圖解戀愛心理
學(二版):
遇見你,我懂
了說謝謝
念力的科學(
二版):贏比
【牛津通識課
18】情緒:
一個人的內在
朝聖之路:回
面對恐懼的勇
氣(二版):
你不爽,為什
麼不明說?(
阿拉斯加韓醫
回到當下的旅
程(二版):
或許,你該勇
於讓人失望:
頭薦骨療癒書
(二版):從
人類圖職場指
南:從你的類
為什麼你無法
真正的快樂(
超級大擁抱
大通靈家2(二
版):艾德格
女人的身心療
癒地圖(全新
頻率對了,愛
情不請自來!
同理心的力量
【25年暢銷
Copyright © 大雁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 版權所有,禁止轉載 ■
服務電話: (02)8913-1005 時間:週一 ~ 週五 9:00-17:00 服務信箱:andbooks@andbooks.com.tw Design By Devise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