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懂神話+世界太BORING
 
熱賣排行榜
紙本書
電子書
莫斯科紳士
精準寫作:寫作力...
哈佛商學院的美學...
貓咪也瘋狂(全彩...
82年生的金智英
痠痛拉筋解剖書【...
刀(奈斯博作品集...
理想的簡單飲食
看懂好電影的快樂...
當時間開始:地球...
 
愛的奇蹟課程【經典紀念版】:透過寬恕,療癒對自己的批判
愛的奇蹟課程【經典紀念版】:透過寬恕,療癒對自己的批判
A Return to Love: Reflections on the Principles of "A Course in Miracles"

分類: 心靈宗教 > 宗教命理
書號: BC1016T
作者: 瑪莉安.威廉森
原文作者: Marianne Williamson
譯者: 周群英
出版社: 橡實
書系: 藍光
出版日期: 2025-11-19
語言:繁體中文       ISBN: 9786267785119
規格: 14.8 cm * 21 cm / 平裝 / 黑色
頁數: 350 頁   
定價: 480
關鍵字: 奇蹟課程 自我療癒 愛自己 耶穌  寬恕 批判
哪裡買:
博客來
誠品
金石堂
內容簡介

媒體天后歐普拉 悸動推薦:
「沒有一本書如此觸動我心,我買了1000本送給親友!」

★紐約時報暢銷排行榜NO.1,全球23種譯本
★Amazon書店4.5顆星評價,超過7800則留言迴響
★靈修經典《奇蹟課程》生活實踐版

你找不到愛,因為你以為的愛不是真正的愛
你找不到愛,因為愛不在你之外,而在你之內
你找不到愛,因為愛只看得見愛……

我們來到世上,不是為了去修補、改變或貶低另一個人
而是為了支持、寬恕和療癒另一個人

本書簡介

本書是美國知名心靈導師瑪莉安.威廉森的成名代表作,也是她多年來修習與講授《奇蹟課程》的心得總集結。

在書中,瑪莉安無私地分享了自我療癒的旅程,如何從一個對愛缺乏安全感、生活渾渾噩噩,甚至憂鬱到精神崩潰的人,在歷經奇蹟般的心靈成長後,蛻變成能夠真正愛人,並接納自己、寬恕他人的人。

本書為想一窺《奇蹟課程》堂奧的讀者,開闢了一條更貼近生活的入門途徑。

親密關係

・每一段關係中,我們不是在教人愛,就是在教人恐懼。
・如果兩方都學到了該學的功課,那就是一段成功的關係。
・「對的人」不存在,是因為根本沒有誰是「錯的人」。來到我們面前的不論是誰,身上都帶著我們需要學習的課題。

工作職涯

・我們最深的恐懼不是自己不夠好,而是自己無所不能;害怕的不是自己的陰暗,而是自己的光明。
・成功就是每晚入睡前,知道自己的才華和能力,已經透過某種方式用於服務他人。
・去做你喜歡的事,做你的心會歡唱的事,永遠不要為了錢而工作。要為了散播喜悅而工作。

身體健康

・我們的身體只是一塊空白的畫布,上面投射了我們的念頭。缺乏愛的想法,產生了疾病。
・攻擊疾病並非治癒之道,那只會讓病情惡化。只有和疾病對話,試著去瞭解疾病想要告訴我們的是什麼,治癒才會發生。
・癌症、愛滋病和其他重症,都是內心呼求愛的表現,疾病傳達出的訊息不是「來恨我」,而是「來愛我」。

作者簡介

【作者簡介】
瑪莉安.威廉森(Marianne Williamson)

美國知名心靈導師,修習與講授靈修奇書《奇蹟課程》將近三十年,常受邀出席歐普拉主持的談話節目,傳遞愛與和平的訊息。一九八九年開始,在洛杉磯發起「天使送餐計畫」,為愛滋病友提供免費送餐服務,日後成立「和平聯盟」,迄今仍投身公益不遺餘力。

二〇〇六年獲《新聞週刊》評選為全美最具影響力五十人。著有《愛的奇蹟課程》、《愛的祈禱課程》、《改變的禮物》、《更豐盛:工作與財富的奇蹟課程》等書。


【譯者簡介】
周群英

清大社會學研究所碩士,台大政治系學士,近年涉足身心靈書籍,深感受益良多,希望能盡一己之力介紹更多好書給讀者。譯作有《當下的力量牌卡》、《那一天,我放手愛自己》、《卓爾,謝謝你毀了我的人生》、《更豐盛:工作與財富的奇蹟課程》。

目錄

推薦序:一本陪伴你回歸愛的好書

新版前言
作者序:我與我的療癒旅程
導言:從恐懼回歸於愛

第一部 奇蹟的理念

第1章 地獄
黑暗 / 光明

第2章 上主
上主的愛堅若磐石 / 上主是愛 / 只有愛是真實的

第3章 你
完美的你 / 神聖的心靈 / 小我 / 聖靈 / 開悟的生命

第4章 臣服
信心 / 抗拒 / 放下對結果的期待 / 臣服的人生

第5章 奇蹟
寬恕 / 活在當下 / 復活 / 蛻變為成熟的人 / 重生

第二部 奇蹟的實踐

第6章 關係
神聖的會晤 / 關係裡的寬恕 / 放下批判 / 選擇去愛 / 教學的次第 / 特殊關係 / 神聖關係 / 浪漫的愛 / 清除恐懼 / 在自己身上下工夫 / 封閉的心 / 療癒我們的創傷 / 改變心念 / 練習寬恕 / 表達愛 / 承諾 / 關係中的信心 / 婚姻 / 寬恕父母、朋友和自己

第7章 工作
將工作交託給上主 / 上主的旨意 / 個人的力量 / 金錢 / 事奉 / 新的心,新的工作 / 目標 / 上主的計畫 / 從營利到服務

第8章 身體
身體的目的 / 健康與療癒 / 健康的思想 / 拯救心念,拯救身體 / 關係中的身體 / 虛榮、體重與年齡 / 療癒的意義 / 死亡與輪迴

第9章 天堂
決定要快樂 / 我們的大能 / 靈性操練 / 看見光明 / 世界的終結 / 天堂的大門 / 聖誕節 / 復活節

致謝
索引:本書引文與《奇蹟課程》章句代碼對照

作者序
我與我的療癒旅程

我生長在一個猶太裔的中產階級家庭,家中有個老是異想天開的古怪父親。早在一九六五年,我十三歲的時候,他就為了讓我知道什麼是戰爭而把我帶去西貢。當時越戰正烈,他卻要我親眼看看彈孔長得什麼模樣。他說,不想讓媒體報導操控我的思想,他要我實地目睹其實戰爭沒傳言中那麼嚴重。

我的祖父是個很虔誠的猶太教徒。小時候,我會在星期六早上和他一起去猶太教堂。當約櫃(the ark)在儀式中被打開時,他會深深鞠躬,然後開始哭泣。我也會跟著哭,但我不知道自己為何而哭,是因為正在萌芽的宗教熱忱,還是因為看見祖父在哭。

就讀高中時,我修了畢生第一堂的哲學課。過沒多久,我就確定自己的人生不需要依靠上主。我心想,究竟是什麼樣的神,居然讓孩子餓肚子,讓人們罹患癌症,或允許大屠殺這樣的事發生。我原本是一個天真信仰著上主的孩子,但這個孩子現在卻變成了只會掉書袋的高中生。我於是寫了一封分手信給上主。雖然寫這封信的時候,心情非常沮喪,卻覺得自己非得這麼做不可。因為,我的學識已經淵博到無須再信靠祂。

念大學時,我從教授那裡學到許多課外知識。後來,我休學去種菜(現在已記不得曾種出過什麼東西來)。事實上,很多那些年發生的事,我都記不得了。我就像許多生活在六○年代末、七○年代初的年輕人一樣,活像一匹脫韁的野馬。傳統規範禁止我們涉入的每一道門,在我看來似乎都藏著一條通道,可以帶我通往亟需的歡愉之境。凡是聽起來很瘋狂的事,我都會想試,而且通常都會真的去做。

雖然父母一直拜託我做點像樣的事,但我始終不知道自己的人生該做什麼好。我不斷地換伴侶、換工作、換住處,一直在尋找認同感及人生的目標,尋找可以帶給我存在感的事物。我知道自己小有才華,但不清楚那是什麼樣的才華;我知道自己有點小聰明,卻不知道該怎麼把它用在自己的生活上。我去看過幾次心理醫生,我嗑過藥、和朋友瞎混,試遍各種把注意力從自己身上轉移開來的辦法。我一直想做一些像樣的事,但是,除了自編自導出種種空想戲碼之外,什麼事也沒有發生過。

那些年裡,我依稀覺得有一塊大石頭卡在我的腹部,裡面滿是自我憎恨的情緒。隨著年紀漸長,我的情況變得越來越糟。為了從痛苦中尋求解脫,我對東方哲學、西方哲學、神祕學的興趣日益濃厚。我涉獵過齊克果(Kierkegaard)、《易經》、存在主義、佛教思想、宣稱上帝已死的激進基督教神學等領域。我一直隱隱感覺到,所有事物都依循著某個神祕的秩序在運行著,儘管我從來不知道這個秩序會如何在我的生命裡起作用。

有一天,我和哥哥無所事事一起抽著大麻時,他坦誠對我說,大家一直都覺得我是個怪胎。他說:「你身上就好像染有某種病毒一樣。」我還記得,聽到這番話的剎那,有一種整個人要蹦出身體去的感受。我常感覺,人生好像一個私人招待所,除了我之外的所有人,都知道進門的暗號是什麼,單單我被排除在外。我覺得別人都握有一組我不知道的通關密碼,但我又不想去問他們,因為我不想讓別人知道我其實並不知道。

在我年紀輕輕,大約二十五歲左右的時候,我的人生就已經一團混亂了。我相信一定有人和我一樣,內心明明已經在垂死掙扎,卻無法啟齒或不願與人談起此事。我猜想,這其中一定存在著什麼非常重要,但人們卻不願面對的事。對此,我沒有確切的解答,只是很確定這世界忽視了一些很根本的事。為什麼大家會認為,玩一場「在世上揚名立萬」的笨遊戲,一場讓自己覺得窘迫,甚至不知道該怎麼玩才好的遊戲,會是我們降生來此的原因?

一九七七年的某一天,我在紐約的一家咖啡館裡,看見某個人的桌上放著一本燙了金字的藍皮書。我打開導言,裡面寫著:

這是闡釋奇蹟的課程。是一門必修的課程。只有投入時間的多少是隨意的。隨自己的意願並不表示你可以自訂課程。它只表示在某段時間內你可以選擇自己所要學習的。本課程的宗旨並非教你愛的真諦,因為那是無法傳授的。它旨在清除使你感受不到愛的那些障礙;而愛是你與生俱來的稟賦。

對於這段文字,我記得當時若不是感覺它很傲慢,就是覺得很有意思。但是,繼續讀下去後,發現整本書中充滿了傳統基督教的用語,這一點立刻讓我敬謝不敏。雖然我在學校時上過基督教神學的課,但始終僅止於智性上的理解。那一刻,我感覺到一種強烈的壓迫感襲來,於是把書又放回桌上。

那天之後,我又過了一年亂糟糟的生活,直到再度拾起那本藍皮書。這時候的我,已經準備好要接受這部課程了。這一次,我沮喪到了極點,再也顧不得那些刺眼的用語了。隨後,我立刻明白《奇蹟課程》有很重要的東西要教我。它雖然使用傳統基督教詞彙,但它們的意義卻與傳統的解釋不太一樣。我就像大多數人一樣,在讀著之間,被《奇蹟課程》的內容所震懾。它回答了那些我原先認為無解的問題,還以道地的心理學術語闡述上主。它挑戰我的邏輯理智,卻絲毫不帶威脅感。這麼說或許有點老套,但我真的覺得有回到家的感覺。

《奇蹟課程》要傳遞的核心訊息,就是放鬆。我一開始聽到的時候,其實不太懂那是什麼意思,因為我總是把放鬆和放棄混為一談。長久以來,我一直在等某個人來教我如何打贏人生的仗,如何咬緊牙根奮鬥下去。但是,這本書居然要我徹底退出這個戰場,走另一條截然不同的路。我雖然覺得十分詫異,但也感到無比寬慰。畢竟打從很久以前,我就知道自己並不擅長人間的爭鬥。

對我來說,《奇蹟課程》絕對不只是另一本書。它是指引我人生方向的導師,為我能離開地獄指點出一條明路。一旦開始閱讀《奇蹟課程》,並依照當中的〈學員練習手冊〉來操練時,我馬上就感覺到,自己的內心出現了正面的轉變。我感覺到深層的幸福,覺得自己的心平靜了下來。我開始明白,為什麼人際關係總讓我痛苦不堪,為什麼不管我做什麼事都無法持久,以及為什麼我這麼討厭自己的身體。最重要的是,我開始意識到我可以扭轉這一切。《奇蹟課程》幫我釋放出內在充滿希望的能量,這些能量曾在以前的每一天裡,變得越來越黯淡,驅使著我走向自我毀滅。

一套三冊的《奇蹟課程》,是一個自我療癒的靈性自修課程。《奇蹟課程》從不自稱是上主的唯一代言人,它只是對不變的真理的眾多詮釋之一而已。真理只有一個,但詮釋真理的方式卻有很多。如果《奇蹟課程》這個法門適合你,你自然會瞭然於心。對我來說,《奇蹟課程》為我帶來智性、心理和靈性上的突破性進展,將我從可怕的情感創傷裡徹底解放出來。

我渴望擁有《奇蹟課程》裡所說「感受到愛」的經驗,因此,過去的五年來我很積極地研讀這部課程。正如我母親所形容的,我簡直「把《奇蹟課程》當成餐廳菜單一樣仔細來讀」。

一九八三年開始,我固定在洛杉磯小規模、定期地演講,分享自己修習《奇蹟課程》的心得。之後,來聽講的人越來越多。從那時候開始,我的聽眾在美國國內和國外迅速激增,這讓我有機會見識到《奇蹟課程》對全球讀者的強大影響力。

《愛的奇蹟課程》就是根據我自己修習《奇蹟課程》的心得所寫成的,我在書中簡單介紹了《奇蹟課程》的基本理念,並對如何將它應用於日常生活提供了一些建議。《愛的奇蹟課程》要談的是,如何把愛當成一種力量,並落實出來;如何把愛當成我們在日常生活裡遭遇困難時的解答,而不是一項弱點;以及,如何用愛的眼光來看待生活裡的疑難雜症。

這本書的目的在於,指引人們以愛的力量去療癒所有的創傷。不論我們的痛處在哪裡,也許是在人際關係、健康、職場或是在其他地方,愛都能帶來最強大的療癒力,以及提供最終極的解答。

美國人對哲學不那麼在行,但是在瞭解行動的理由之後,往往是最勇於採取行動的一群。當我們更深刻地瞭解到,為什麼愛是療癒世界的必要元素時,我們內在和外在的運作模式將隨之發生轉變。

我期盼這本書能幫上一些人的忙。我以敞開的心書寫這本書,希望你也能以敞開的心來閱讀它。

瑪莉安.威廉森 於加州洛杉磯

愛的奇蹟課程
你就是自己的
療癒師: 啟
愛的祈禱課程
我不是耶穌的
粉絲:你是在
我與我的守護
天使:愛爾蘭
生命、學習、
愛:守護天使
那一天,我放
手愛自己:從
量子觸療2.
0:解放你超
告別娑婆3:愛
不曾遺忘任何
愛是正能量,
不練習,會消
量子觸療好簡
單:能量養生
血田:宗教與
暴力的歷史
聖經的故事(
暢銷百年紀念
阿育吠陀療法
:調整風、火
死過一次才學
會愛自己:原
鍊金瓶療法:
能量的心世界
耶穌和佛陀的
六世情緣:告
愛的奇蹟課程
【經典紀念版
【泰戈爾精裝
詩集套書】(
【告別娑婆套
書(二冊)】
【量子觸療套
書】(二冊)
【艾妮塔.死
過一次才學會
【與父母自在
相處】(三冊
【量子觸癒能
量療法】(三
【阿育吠陀療
法】(三冊)
芳療天后Gi
na給你 情
靈性動物完全
指南:召喚守
神性的親密對
話:祈請指引
我不是耶穌的
粉絲(二版)
慧眼視心靈【
暢銷經典・大
覺醒是與當下
共舞:阿卡西
我想對你說愛
的語言:11
生死愛欲I【2
023年增訂
【生死愛欲
I & II
感情結束後,
一個人的自癒
【阿育吠陀醫
界權威系列套
死過一次才學
會愛自己(二
告別娑婆外傳
:悟道之途,
寫‧小王子:
透過手抄、慢
【阿育吠陀養
生智慧套書】
同理心的力量
【25年暢銷
量子觸療2.
0:解放你超
【量子觸療能
量療法系列套
頭薦骨療法:
頭薦骨放鬆了
如果父母情緒
不成熟:和內
【告別娑婆系
列套書】(二
告別娑婆3:愛
不曾遺忘任何
你不必非要活
成玫瑰【百萬
愛的陰影功課
:找到你的黃
女神覺醒之路
:連結女神能
【Minec
raft英熊
社會學的想像
: 洞察個
三把心靈椅:
來自內在小孩
Copyright © 大雁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 版權所有,禁止轉載 ■
服務電話: (02)8913-1005 時間:週一 ~ 週五 9:00-17:00 服務信箱:andbooks@andbooks.com.tw Design By Devise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