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畫不懂帶團隊、漫畫不懂帶人
 
熱賣排行榜
紙本書
電子書
莫斯科紳士
精準寫作:寫作力...
哈佛商學院的美學...
貓咪也瘋狂(全彩...
82年生的金智英
痠痛拉筋解剖書【...
刀(奈斯博作品集...
理想的簡單飲食
看懂好電影的快樂...
當時間開始:地球...
 
「湯液經法圖」講記②:還原中藥的五行屬性
「湯液經法圖」講記②:還原中藥的五行屬性

分類: 醫療保健
書號: AD2006
作者: 金銳
出版社: 如果
書系: healing
出版日期: 2025-07-07
語言:繁體中文       ISBN: 9786267498965
規格: 17 cm * 23 cm / 平裝 / 黑色
頁數: 488 頁   
定價: 720
關鍵字: 養生 中藥 養生保健 本草綱目 五行 藥材 五味 氣血 本草 藥方 藥性 經方 時方
哪裡買:
博客來
誠品
金石堂
內容簡介

「湯液經法圖」實戰手冊,直擊中醫核心——「藥性為何這樣定」

翻開本書,你將看懂張仲景、孫思邈的用藥思路,掌握真正的中醫密碼!

為什麼「五行」是中醫養生的核心?失傳千年的藥方邏輯,終於重現!

《湯液經法圖講記》系列以解密失傳的湯液經法圖為核心,揭開中醫組方的奧祕。

在第二冊《還原中藥的五行屬性》中,作者更深入解析中藥如何對應木、火、土、金、水五行,

並透過古籍考證與臨床驗證,還原被後世誤解或遺忘的藥性真相。

■五行屬性決定藥效方向

為什麼有人吃黃連降火,有人卻越吃越寒?為什麼「補氣」的黃芪,對某些人反而造成腹脹?

本書還原真正的五行藥性,讓你避開「藥不對證」的陷阱,精準選擇適合的藥物。

本書上篇構建還原中藥五行屬性的方法學,

下篇緊扣臨床功效,解讀150味常用中藥材的五行屬性與主導藥味,

為「湯液經法圖」的臨床實踐提供支援。

本書三大特色,顛覆你對中藥的認知

破解五行藥性之謎

黃連屬火還是屬水?桂枝為何是「木中木」?大黃是苦味藥還是鹹味藥?

本書以《湯液經法圖》原始架構,結合《神農本草經》、《傷寒論》等經典,

思考明清以來對藥性的誤解,還原真正的五行歸屬邏輯。

․圖表對照 × 藥性演變分析,回歸經典,精準用藥

深度解析「五行—藥味—臟腑」關係,並透過分析藥性演變,

讓現代人理解「為何古人這樣用藥」,提升臨床參考價值,

從邏輯出發,新入門者也能上手,中醫愛好者更能進階突破。

․古方現代用,養生更精準

五行不僅是抽象理論,更是用藥的「導航地圖」。

本書教你如何根據體質(肝心脾肺腎失衡)選擇對應藥物,

避開「吃錯藥反傷身」的陷阱,讓千年智慧落地現代生活。

誰適合讀這本書?

•中醫初學者:厭倦碎片化知識?本書系統化解析五行用藥的原理,打下扎實基礎,不用死記硬背。

•中醫進階者:破解歷代藥性爭議,還原最接近仲景時代的用藥邏輯,適合想深入中醫理論的讀者。

•養生實踐者:想自配茶飲、藥膳卻怕搞錯藥效方向?五行屬性就是你的安全指南。

•專業醫師/藥師:挖掘《輔行訣》失傳邏輯,提升辨證與組方精準度。

作者簡介

作者簡介
金銳

中國中醫科學院西苑醫院臨床藥師,中藥學博士,科普自媒體人,主要從事中醫藥基礎理論研究、臨床用藥合理性評價和科普創作。主筆專家共識四個,發表學術文章六十餘篇,原創科普文章八百餘篇,出版專著四部,獲得省部級科技獎一項,科普獎二項。

目錄

目次

推薦序一/金世明(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五運六氣專業委員會副會長)

推薦序二/張冰(北京中醫藥大學教授,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岐黃學者)

推薦序三/張明銳(內蒙古醫科大學中醫學院醫史文獻學教研室)

推薦序四/楊扶德(甘肅中醫藥大學教授,甘肅省首屆「飛天學者」特聘教授)

編輯前言

上篇  總論

第一講 什麼是中藥的五行屬性?

第二講 為什麼要還原中藥的五行屬性?

第三講 中藥的五行屬性囊括了四氣、五味、歸經和升降浮沉的全部內涵

第四講 對於中藥性效傳承演變可能路徑的歷史復盤

第五講 中藥的外在表現(形色氣味)易改,內在本質(五行屬性)難移

第六講 怎樣還原中藥的五行屬性和主導藥味?

第七講 五行互含和複合藥味

第八講 「木中水」還是「水中木」?

第九講 五行生剋與五味配伍轉化

第十講 求同存異,把中藥五行屬性做成持續改進的知識體系

下篇 各論

․味辛皆屬木者三十四

第十一講 五行屬木中藥的代表,是發汗溫經助陽的桂枝(木中木)

第十二講 肉桂(木中木)與桂枝(木中木)的相同與不同

第十三講 長於散肺的辛味藥麻黃(木中木)

第十四講 長於瀉脾的辛味藥生薑和乾薑(木中木)

第十五講 行氣止痛的辛溫藥木香、香附、沉香和吳茱萸,是木中木

第十六講 化濕止吐瀉的辛溫藥廣藿香、砂仁和豆蔻,可能也都是木中木

第十七講 辛夷和細辛,藥如其名(木中木)

第十八講 入血活血的當歸和川芎,都是辛鹹兼有(木中火)

第十九講 溫燥祛痰散結的半夏和天南星(木中火),可能也是辛鹹兼有

第二十講 辛鹹兼有的麝香和蟾酥,是溫開的代表藥(木中火)

第二十一講 醋製柴胡,是為了保留其辛酸之味(木中金)

第二十二講 解肌生津的葛根,可能是木中金

第二十三講 陳皮辛多酸少,青皮酸多辛少(木中金)

第二十四講 附子(木中水)才是真正的肝腎同補

第二十五講 補腎陽的巴戟天、淫羊藿和續斷(木中水)

第二十六講 桔梗、羌活和獨活,展示了不同的辛苦兼有(木中水)

第二十七講 辛苦兼有的冰片和石菖蒲,是涼開的代表藥(木中水)

․味鹹皆屬火者二十八

第二十八講 五行屬火的鹿與五味鹹辛的鹿茸(火中木)

第二十九講 鹹辛除滯,說的就是萊菔子和厚朴(火中木)

第三十講 鹹溫的旋覆花(火中火),正是五行屬火的代表中藥

第三十一講 既熱又毒的巴豆和牽牛子,也可以算火中火的代表藥

第三十二講 土鱉蟲、水蛭、虻蟲和斑蝥這四個蟲類藥,也是火中火

第三十三講 鎮驚散瘀利尿的琥珀,也是火中火

第三十四講 海藻、昆布治療癭瘤瘰癧,就是鹹味補心又瀉肺的表現(火中火)

第三十五講 火麻仁,必須屬火(火中土)

第三十六講 紫菀和款冬花,為什麼都要蜜製?(火中土)

第三十七講 火中土澤瀉,我們試著理解它

第三十八講 止痙散結的全蠍和蜈蚣,有鹹有酸(火中金)

第三十九講 重鎮安神的朱砂和磁石,也是有鹹有酸(火中金)

第四十講 鹹味補血,酸味滋陰,阿膠就是鹹酸兼有(火中金)

第四十一講 大黃,應該是鹹苦兼有的代表藥(火中水)

第四十二講 治療熱結便祕的芒硝與蘆薈,也是鹹苦兼有(火中水)

第四十三講 海浮石、海蛤殼和黃藥子,可能並不寒涼(火中水)

․味甘皆屬土者二十六

第四十四講 正是甘辛兼有的黃芪(土中木),擔負起補中益氣湯的重任

第四十五講 補心脾的龍眼肉和大棗,就是土中火

第四十六講 人參,到底是不是土中土?(土中火)

第四十七講 長於補脾的甘味藥黨參和太子參(土中土)

第四十八講 長於瀉腎的甘味藥茯苓和豬苓(土中土)

第四十九講 長於緩肝的甘味藥天麻和甘草(土中土)

第五十講 漂洋過海的西洋參,甘中有酸(土中金)

第五十一講 為什麼蜂蜜和飴糖能解烏頭的毒性?(土中金)

第五十二講 補脾止瀉固精的山藥,可能是甘酸兼有(土中金)

第五十三講 可以代糧的黃精,也是甘酸兼有(土中金)

第五十四講 去肺中水氣的桑白皮,就是甘酸除逆(土中金)

第五十五講 利水清熱的薏苡仁、冬瓜皮、赤小豆、通草、車前子和滑石

第五十六講 睡蓮科的蓮子和芡實,展示了另一種甘苦兼有(土中水)

第五十七講 白朮是土中水,還是水中土?

味酸皆屬金者三十一

第五十八講 白虎湯的君藥石膏,應該是酸味藥(金中木)

第五十九講 除煩解表的淡豆豉,可定為酸辛兼有的金中木

第六十講 桑菊飲治療的就是燥熱感冒(金中木)

第六十一講 金中木枳實,到底酸在哪?

第六十二講 知母為什麼要用鹽水炙?(金中火)

第六十三講 無論有形無形之痰,都是貝母所治(金中火)

第六十四講 龍骨和牡蠣,把酸鹹兼有發揮到了極致(金中火)

第六十五講 消食的山楂、神曲和雞內金,為什麼會有酸味?(金中木,金中火)

第六十六講 羚羊角不是鹹為主,鉤藤也不是甘為主(金中火,金中土)

第六十七講 百合科的麥冬、天冬和百合,都是酸味藥(金中金)

第六十八講 貝殼類的石決明、珍珠母和紫貝齒,也是酸味藥(金中金)

第六十九講 果實類的訶子、青果和金櫻子,還是酸味藥(金中金)

第七十講 五味子,到底以哪個藥味為主?(金中金)

第七十一講 烏梅丸組方中,其實可以加罌粟殼和石榴皮(金中金)

第七十二講 酸棗仁,也是典型的酸味藥(金中金)

第七十三講 赤芍變白芍,就是鹹苦化酸(水中金,金中金)

․味苦皆屬水者三十一

第七十四講 苦辛兼有的金銀花、薄荷和牛蒡子(水中木)

第七十五講 青蒿、紫草、茵陳,又是另外的苦辛兼有(水中木)

第七十六講 薤白的苦辛與瓜蔞的甘酸(水中木,土中金)

第七十七講 安宮牛黃丸的君藥真的是牛黃(水中木)

第七十八講 苦杏仁和桃仁,是什麼藥味?(水中火,木中火)

第七十九講 滋陰軟堅的龜甲和鱉甲,是典型的苦鹹中藥(水中火)

第八十講 地龍和牡丹皮,代表了不同的苦鹹兼有(水中火)

第八十一講 止血不留瘀的三七,該是什麼藥味?(水中火)

第八十二講 半邊蓮與半枝蓮,白茅根與小薊,可能都是水中土

第八十三講 苦酸兼有的地榆與槐角,收斂止血的地榆槐角丸(水中金)

第八十四講 以色定味的代表,就是青黛(水中金)

第八十五講 玄參與地黃,誰才是水中水的代表藥?

第八十六講 熟地黃,改變的是寒熱,不變的是藥味(水中水)

第八十七講 黃芩、黃連與黃柏的苦味相同,側重不同(水中水)

第八十八講 清熱涼血的板藍根,貫眾和水牛角(水中水)


推薦序

張冰(北京中醫藥大學教授、第七批全國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

中藥藥性是中藥不同於化學藥物的本質特徵,對於中藥的辨、採、製、用都具有指導性的意義。在現存最早本草——《神農本草經》中,就記述了中藥的四氣、五味和毒性,形成了中藥藥性理論的核心內容,並且隨著歷史的演變,又新增了歸經、升降浮沉,構成了目前教材中的中藥藥性理論。實際上,除了上述內容之外,在歷代本草和醫書中還記載有動靜、剛柔、走守等描述中藥功效屬性的概念,拓展並豐富了中藥藥性理論體系。在中醫藥現代化進程中,中國始終重視對於中藥藥性科學實質的研究,先後啟動了國家863計畫、國家973計畫等重大專項,鼓勵科技工作者從不同角度、採用不同方法,對中藥藥性的科學內涵和表達方式進行探索分析和實驗驗證。幾十年來,此類研究的確取得了許多成果,在一定程度上解答了「什麼是中藥藥性、怎樣認識和運用中藥藥性」的問題。

二○○七年我主持了一項以研究辛熱藥藥性為主要任務的國家973課題,我們透過梳理中藥藥性構成的「三要素——化學成分要素、機體狀態要素和生物效應要素,來闡明辛熱藥與苦寒藥之間的藥性表徵差異,相關成果也獲得了中華中醫藥學會科學技術一等獎。金銳博士就是在那個時候進入了這個課題組,開始從事中藥藥性的科學研究。從陽虛證動物模型、寒熱藥性的生物學數據分析,到本草資料的數據挖掘和最後的數學建模,他都有積極的參與和成果產出。看得出來,他對於寒熱溫涼、辛甘酸苦這樣的藥性概念抱有極大的研究興趣和熱情,也願意採用例如數學建模這樣的新方法進行探索分析。更為欣喜的是,他在畢業後依然保持著這種研究興趣和熱情,依然不斷地接收新知識和新方法,嘗試對中藥藥性的本質進行思考。今天這本《「湯液經法圖」講記②:還原中藥的五行屬性》的出版,就是他思考的結果。

以五行概念來描述中藥,古已有之。《本草綱目》即是以水部、火部、土部、金石部、草部等來對中藥進行分類。不過這裡的五行屬性主要是指中藥的質地和性狀,而非藥性。同時,五行概念也常出現在中藥的功效記載裡,例如知母「瀉肺火清肺金」、甘草「乃九土之精」,但這往往代指的是六淫或五臟,也非藥性。所以,像《輔行訣五臟用藥法要》裡直接以「木中土」、「金中水」來定義中藥藥性的記載,的確比較少見。金銳博士能夠以此為切入點,結合「湯液經法圖」的五味補瀉內容,來嘗試確認這種五行記述方式的內涵,是一項有意義且有挑戰的科研工作。在這項工作中,不僅需要對中藥性效理論有全面準確的認識,而且需要嚴謹地邏輯構建和去偽存真,以最大限度地保證科學性和客觀性。在此過程中,錯誤和疏漏在所難免,部分觀點也值得商榷,希望廣大讀者朋友能夠理解這項研究的挑戰性,去粗取精,幫助金銳博士把這項工作做得更好! 

金銳博士在「湯液經法圖」領域深耕數年,已經形成了自己的學術風格,也拓展了中藥藥性研究的思維。正是這樣一種熱情和堅持打動了我,遂欣然作序,祝願他未來能夠做得更好!

每天108拜,
晨間養生操:
不吃是最好的
醫藥:不生病
說太極
國民中醫藥保
健全書:10
心的免疫學:
有不生病的腸
驚人的老骨回
春肌力操:一
圖解東洋醫學
:60帖中醫
日本農家の季
節家常味:教
行動小廚房2
:燜燒罐的養
中醫人生:4
0場思考中醫
行動小廚房3
:燜燒罐的副
奶奶的傳家五
榖香:九州百
經絡拍打基本
法:怎麼拍?
深層肌止痛大
圖鑑:精準找
行動小廚房4
:燜燒鍋的超
人本食氣:重
返人類最適飲
圖解手印療法
:平衡體內5
眾神的食物:
食氣三部曲1
普拉納課程:
食氣三部曲2
本草春秋:以
草藥為引,為
阿育吠陀療法
:調整風、火
說醫不二:懶
兔子漫話中醫
調息之光:瑜
伽呼吸修練聖
阿育吠陀養生
湯:喚醒七大
你的身體就是
12星座:占
小兒小病有小
招:136個
女巫阿娥的居
家香草保健萬
情緒食療:找
到你的情緒體
女性經絡自癒
手冊:排毒抗
每天都用得上
的生活中醫:
【女巫阿娥的
萬用手工皂v
【路新宇人體
經絡自癒手冊
【量子觸癒能
量療法】(三
【阿育吠陀療
法】(三冊)
人本食氣(二
版):重返人
味噌湯料理手
食療聖經.食
譜版(二版)
阿育吠陀原理
(二版):自
經絡拍打基本
法(二版):
中醫超圖解(
新裝版):認
【阿育吠陀醫
界權威系列套
每天都用得上
的生活中醫(
健康占星全書
:12星座的
【阿育吠陀養
生智慧套書】
量子觸療好簡
單(全新修訂
【量子觸療能
量療法系列套
「湯液經法圖
」講記①:解
眾神的食物【
食氣三部曲1
Copyright © 大雁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 版權所有,禁止轉載 ■
服務電話: (02)8913-1005 時間:週一 ~ 週五 9:00-17:00 服務信箱:andbooks@andbooks.com.tw Design By Devise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