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是需要調整瑜伽修習,以適用於每個人。」
傳承自現代瑜伽之父 奎師那阿闍梨,
由其兒子暨重要弟子──德悉卡恰 闡述,
以《瑜伽經》為依據,從體位法出發,
論及呼吸控制法、收束法,
再深入解說瑜伽在心靈上的修習內涵,
以及如何解脫來自無明的苦。
同時收錄了《瑜伽經》的完整原文、翻譯及注釋。
◎現代瑜伽之父──奎師那阿闍梨
生年逾百,從未飄洋過海,但他的瑜伽卻傳遍了歐洲、亞洲和美洲,實踐於全球。
他教導出世界知名的瑜伽大師,影響遍及全球:
.阿斯坦加串聯瑜伽的帕達比.究依思(Pattabhi Jois)
.經典體位法的茵佐.戴衛(Indra Devi)、
.正位法的艾揚格(B.K.S. Iyengar)、
.他的兒子──德悉卡恰,是他最後一位也是最重要的弟子,完整傳承了古老瑜伽的精髓與《瑜伽經》經典要義,總其成寫下這本《瑜伽之心》。
◎作者德悉卡恰為奎師那阿闍梨的兒子,完整承續了父親的衣缽。
德悉卡恰透過本書,整理出父親奎師那阿闍梨瑜伽系統的菁華,並以自身的實修經驗,提出了身心靈修練計畫。因此,這是第一本遵循古老的瑜伽原則,發展出一套精密修練,並將步驟、程序提點清晰的瑜伽實踐書籍。
本書完整收錄帕坦伽利(Patañjali)的《瑜伽經》(Yoga Sutra)及其翻譯和注釋,以及奎師那阿闍梨所著〈瑜伽祈請精要〉(Yogāñjalisāram)三十二頌,此頌保存了其教法的精髓。
◎修習瑜伽的要點
.修習瑜伽從何處開始?作者認為,從何處開始,得視個人的關注之所在而定。該從哪裡切入、如何開始修持,並無成規可循。
.我們可以從任何面向著手修習瑜伽,但如果想成為完整的人,就得統合自身所有的面向。在《瑜伽經》中,帕坦伽利重視生命中的所有面向,包括我們和他人的關係、我們的習性、健康、呼吸和冥想之道。
.練習體位法時,必須讓呼吸來引領每個動作,才能達成兩者的結合,而這是整套體位法練習的基礎。
.為何如此看重呼氣?因為瑜伽的重要目標是消除不淨、減少無明,而光是透過消除不淨,就可以帶來正面效果。呼氣能從身體裏帶走不淨,清理出更多空間,好讓氣可以流入。
.瑜伽主要的意圖是要讓人更有智慧,比以前具備領會事物的能力。如果體位法能幫上一把,妙哉!如果使不上力,就寧可尋找其他的方法。目標總是虔愛(bhakti),也就是趨近至高之智──神。
本書特色
奎師那阿闍梨之子德悉卡恰,終其一生長伴父親左右,並隨其學習,並傳授其父的整套瑜伽教法。德悉卡恰的方法奠基於奎師那阿闍梨的根本教法,主張修習必須隨順個人不斷變化的需求,以成就療效價值的至極,而非一種方式解決所有人的問題,一種治療方式治百病。
在本書中,德悉卡恰呈現了其父瑜伽系統的菁華,以及自身的實修進路,詳述了瑜伽的所有要素:體位法、平衡、有意識地呼吸、冥想、哲學,並指示瑜伽行者如何開發出配合自身當下的健康情況、年齡、職業和生活型態的一套修練。而修練瑜伽時,最基本且重要的就是呼吸,因為每一個姿勢、每一個動作都源於此。平衡的結合會帶給身心和諧與秩序。
本書也細數了在瑜伽修練之路上可能遭遇的種種障礙,以及有效的解決之道。瑜伽的八個分支為制戒、內制、體位法、呼吸控制法、制感、攝心、禪那、三摩地,論理直指瑜伽本質,實而闡明人存在的本質,若能循著次第進程循序精進,終將消除無明,促進身體療癒,澄明心識。書中尚透過問答形式,釐清瑜伽修練上的許多疑慮與曖昧概念。
奎師那阿闍梨對帕坦伽利(Patañjali)的《瑜伽經》(Yoga Sutra)有高度的評價,本書也完整收錄,並附上德悉卡恰的翻譯和注釋。
書評推薦
「對於初逢瑜伽興奮異常,卻又困惑於眾多學派與彼此教法爭執不下的朋友,我想不出比本書更好的書來推薦了。除此,對於尋求強化瑜伽修習深度的學生,我也幾乎想不出比本書更值得舉荐的了……《瑜伽之心》彌足珍貴之處,不僅在於德悉卡恰學養的精深,也在於其人慈悲、親切、實事求是,以及平易近人的精神,彌漫、貫穿全書。」──《瑜伽期刊》(Yoga Journal)
「將本書從頭讀到尾,你就會開始明瞭瑜伽究竟是什麼。」──《周日泰晤士報》(The Sunday Times)
「有興趣搞清楚瑜伽是什麼、修習哈達瑜伽而尋求更寬廣的修習脈絡和更專精的練習、指望在《瑜伽經》找到指引、熱愛奎師那阿闍梨或德悉卡恰,以及直接或間接受益於他們的人,都會想要閱讀這本書。──《瑜伽國際期刊》(Yoga international)
「本書為瑜伽理論與實修的寶貴資料來源,瑜伽學生和老師必讀。」──茵佐・戴衛(Indra Devi),《瑜伽與你》(Yoga for You)作者
(原書名:瑜伽之心)